
以茶的形态变迁来俯瞰普洱茶,仿佛是一个因时空交错,遗落在遥远的七彩云南,绝世而独立佳人。
宋代范仲淹所做《斗茶歌》有:“香薄兰芷”的描绘,明代的张源《茶录》描摹茶品“茶有兰香”。兰,以其高洁的品性被誉为君子的象征。兰为王者香,以兰香喻茶香,是为传统儒释道文化浸淫下的茶人,对茶品最为美好香气的追求。
当今的普洱茶,在所有的茶类中,以众多的名山头乔木古树生茶独树一帜,几无产品堪与其比肩。以文化视野下的哲学观点视之,茶,天涵、地载、人育的灵物。每一座山的茶品,都有着曼妙迷人,而又自身风格卓绝的香气。易武茶的兰花香,景迈茶的花蜜香,冰岛茶的冰糖甜花香,贺开茶的果密甜香等等。可以视同为现代茶文化视野下,兼纳并蓄,多元化思维下的产物。
回溯过往,自唐及明,“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的云南茶,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异数。它的出产地域长期有利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之外,在遥远遍地的雨林中倔犟的生存了下来。边地之人从不掩饰对中原文化的向往,现今流传在滇南少数民族中间所崇敬的茶祖诸葛亮即是佐证。惜乎受到正统文化教育的士人,看待这茶多有偏见。迟至明代的谢肇淛《滇略》(1620年)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
每个时代,总有为数极少的杰出之人,能够超越身处时代的局限性。明代云南大理白族进士李元阳在《大理府志》中记载:“感通茶,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越胜也。”这种远见卓识,令今天的我们自愧弗如。
普洱生茶,一脉传承,承继千年古典茶美学的香气精髓。
普洱熟茶,开拓创新,展现当下现代茶美学的香气潮流。
普洱老茶,继往开来,融会古典与现代茶美学香气之大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