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入壶中,经一番洗、醒、泡,出汤由公道杯分置于各人面前。热气和着香气,不由分说地钻入鼻孔,茶客们仿佛猎手嗅到不远处的猎物,意识清醒过来。开始有人称赞茶的品质了,也有人说是茶师的手法娴熟,更有人夸奖茶师对茶性的了解,恰到好处激发了茶的气韵。茶师礼貌地应着,嘴角挂上几分满意。
几泡茶催出了茶客额头上的汗,通体的舒坦便催生了几分是非。有的茶客自述喝过的几种好茶,不谈味道,只说价格如何如何。便有人反驳,说好茶有好价,好价未必有好茶。也有人说,好茶好型,以芽为最。更有人嗤笑说,唯芽论最是欺人,营养物质多半在叶与梗中,喝芽等同偏食。茶师不语,取茶三种,分别泡好,各沏入一只茶杯中,置于桌上。见众人不解,茶师说,我转过身去,你们混淆这三只杯子,我仍能分清哪杯来自哪款茶。有人不信,依话而行,果然茶师一一分辨准确。众人叹服。茶师又取数杯,请茶客转过身去后,在各杯中沏入茶水,然后再请茶客回身品尝。茶客都说不同的杯中沏入了不同的茶。茶师说,其实是一款。众人称妙。
茶师说,泡好茶需要知茶。茶取芽、叶、梗,如同色调红、黄、青,三色生七彩,芽、叶、梗的不同配比,滋生百味。芽美而汤香,叶鲜而韵足,梗顺而醇久。若是不知茶,以泡叶、梗的方法泡芽,或是反之,和小孩持笔涂鸦何异?说到这里,茶师顿了一顿,见周遭的茶客或沉思或顿悟,不由笑出几分得意。“还有水温,用80、90、100度的水温,来应对芽、茶、梗,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常喝的绿、青、黑茶,也应该有不同的浸泡时间。刚才同一款茶产生不同的味道,是我高吊、低注及浸泡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结果。”众茶客恍然大悟,满堂喝彩。有人问,怎样分辨哪杯茶来自哪款?茶师说,以茶为友,老友还能不认得?譬如老婆,左手握右手,虽没感觉,但是无须思考。茶师的玩笑,开得哄堂大笑。
茶师笑了,眯了眼的余光瞥见角落中坐着一人,不熟悉且其貌不扬,仍作思索状。茶师心想,此人愚钝如是,不由生了怠慢。茶沏过了三道,竟然没有给那人斟上一杯。那人并没见得气恼,只是问茶师说,您可知道泡好茶还需要知人?茶师一怔,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已有好事者催促那人:快讲讲,快讲讲!
那人不慌不忙说:我听说,同种茶树,采于阳光下与背阴处味道不同,采于不同季节味道不同,采于正山与外山味道也不同,更何况大江南北茶树遍布,各地用同种手法做出的同款茶,味道差别更大。自然与地理的差别使之然。我又听说,茶采后晾于阳光处而后制作的,香气高扬;晾于阴凉而后制作的,香气沉郁。然而久放后,后者口感绵柔,气韵悠长反倒胜于前者,这大概是后期转化的结果,纯阳易逝、醇柔渐长。茶品种如此之多,变化如此之繁,知茶而擅长茶道者,已实属难得。
众茶客听他所言虽然自称为道听途说,但词语肯切,表情亲和,不由得增加了许多信任。茶师默然不语。
那人又说,我知道,鉴茶于色、香、味、形间分出优劣,尤其以味最为重要,现代工艺技艺之高,其它三项均易作伪。然而对同一杯茶,因为人的味蕾分布不同,年龄老少的机能强弱与品尝时段的不同,人们味道分辨的结果也千差万别。这是人的生理机能的差别使之然。何种心情,与谁对饮,心理的不同也会影响味觉的敏感。更有人对香、涩、醇、甜等味道有着不同的偏爱喜好,对同款茶的评价也有所不同。正所谓,茶无名贵,适合自己口味的便是上品。知人口味喜好不同,或向人推荐或擅长沏出他人所喜好的口感,这种茶师更可谓技艺超群。对于这一番言论,众茶客感同身受地表示赞同,茶师也附和地点了点头。
那人问茶师道:您可知茶客也有“芽、叶、梗”的戏说吗?茶师竟有些局促地回答:不知道,请讲。起身给那人杯中斟了八分满。
那人一饮而尽,道了声谢,说:我见过夙兴夜寐的社会精英,一杯茶从早喝到晚,不是因为没有钱,实在是没有认真品味的时间,杯中泡的是明前龙井还是普通红茶又有什么分别?还有人时间富裕却财力有限,虽然偶尔也喝佳品,平日里却多以口粮茶为饮。以上金钱与时间各占其一者,我称之为“叶”。适时而饮,饮至茶最佳处而止;与友共品,品至气正心畅时方休。春龙井,夏太姥,秋正山,冬勐海,不因费神而惜时,又岂因茶贵而惜金钱?此类有钱有闲者不多,可谓茶客之“芽”。何谓“梗”?此类人或偏离茶叶价值与茶商讨价还价,利润必欲杀之而后快,或遇茶店新开,必索名贵茶试饮,常口若悬河却不拔一毛,使人避之不及。铜钱味过重或老仓味不散,两者都是“梗”。做到知人之不同而泡茶,怎么是光精通茶道就可以的呢?
话毕,茶客或喜笑颜开,拍手称妙;或沉思不语,对号入座。有人问,你再剖析一下,我们是何物?那人眼光一闪,说:世人都求能做“芽”。岂不知做人如做茶,芽、叶、梗的配方,才算是人间好滋味?也不正是人有了的“芽、叶、梗”之分,才算有了人间百味?
那人说罢,长笑,起身,整衣,拱手,推门扬长而去。
茶客散尽。店内只留茶师一人,怅然若失。眼前杯中的茶水,有些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