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解读中国茶的密码为什么说茶是有生命的

时间:2023-10-23来源: 茶的故事 作者: 罗军浏览:
同样是一把青菜,如果放到锅里面直接炝炒,这种方式就叫炒青。炒青绿茶的代表是西湖龙井和碧螺春。 1 西湖龙井是中国茶的大家闺秀,碧螺春是中国茶的小家碧玉。炒青绿茶 是很不容易的,像西湖龙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只有两位,其中, 樊生华是我的好朋友。我看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同样是一把青菜,如果放到锅里面直接炝炒,这种方式就叫炒青。炒青绿茶的代表是西湖龙井碧螺春
1
西湖龙井中国茶的大家闺秀,碧螺春中国茶的小家碧玉。炒青绿茶 是很不容易的,像西湖龙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只有两位,其中, 樊生华是我的好朋友。我看过他炒茶,那些手法确实称得上一门技艺。
西湖龙井的手工工艺的确难度很高,是一项绝活。采下来的鲜叶,稍微摊凉之后要放到锅里面炒。每一片鲜叶的面都要接触到热锅,这样才能靠热力作用将活性酶饨化。如果杀青杀不透,里面的酶还会发挥作用,做的茶就不达标。有时候买回来的西湖龙井,一泡发现茶汤有些泛红,这说明它杀青没杀透,叶子发酵而发生红变了。
 
2
炒茶的锅温很高,稍不留神,叶子就会炒焦。所以炒茶在保证杀青杀透的同时,又不能炒焦。为此,茶师就设计了炒茶的十大于法,来保证炒出的茶翠而不焦。
炒青绿茶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在炒制的过程中,干燥、成香、造型三 大使命是一气呵成、同步完成的。一是通过高温炒制,在饨化了活性酶的同时也脱去了水分;二是更成熟的芳香物质能够形成;三是完成了造型,可以是扁形茶、针形茶,等等。
 
3
关于绿茶,不得不提两个清朝皇帝,一个是康熙,一个是乾隆。康熙代言了碧螺春,乾隆代言了西湖龙井
康熙和乾隆对江南文化是十分迷恋的,在他们当政期间,都进行过所谓 的南巡。南巡除了政治目的之外,其文化情结有二:一是看江南美女,二是 探江南春色。这爷孙俩下江南的时间也很巧,都是在正月里出发,三、四月 来到江南,那时候正是江南最美的时节,也正当茶季。
茶代表了江南的精致生活,也是江南春色的象征。当时,春茶一上市, 便会快马加鞭运到京城,供给王公大臣。毛奇龄的《西河诗话》有这样一段记载:燕京春咏有云:“春店烹泉开锦棚,日针宫树散啼莺。朝末慢点黄柑露, 马上新茶己入京。”茶刚入京,各衙门献新茶,今尚循故事,每值清明节, 竞以小锡瓶贮茶数两,外贴红印签,曰:“马上新茶。”时尚御皮衣,吸之, 曰:“江南春色至。”
 
康熙与碧螺春                                      乾隆与西湖龙井
康熙有一次南巡,来到苏州,当地官员宋牵就给他献茶。康熙皇帝一喝 这个茶,觉得奇香无比。他就问宋牵这是什么茶,宋牵回答,当地的土话叫 它“吓煞人香”。康熙就觉得这个名字不太雅,然后一看这个茶,绿绿的, 呈蜷曲状,采摘季节又是明媚的春天,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碧螺春”。“碧 螺春”听起来很雅,从此成为苏州的文化名片,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地方名茶。
到了乾隆,他走得更远一些,走到了杭州。西湖龙井的很多故事都跟乾 隆有关系,尤其是扁形茶的来历。
乾隆来到杭州,就到茶园里面采茶。他本来很高兴,因为春天嘛,天气 和暖,周围绿油油的。这时候,就有宫里的人来报,说太后病了。乾隆就把 茶揣到衣服里,匆匆回京了。回到京城之后,发现太后也没什么大碍,主要是想他了。太后问他身上带了什么,怎么那么香?他想起来是采的那一把茶发出的香味,就拿出来一看,茶压扁了,这就是扁形茶的来历。西湖龙井从此名气很大,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款绿茶
 
4
碧螺春西湖龙井都是炒青绿茶碧螺春用的是芽头,西湖龙井用的是 一芽一叶。它们做出来的茶,香气不一样。
很多人现在喝碧螺春,觉得它很鲜,但是不及传说中那般“吓煞人香”。原上海茶叶公司的徐工告诉我,因为它现在的做法省略了最后一道工序一一 烘焰。以前的做法是,炒完之后,再用低温的火慢慢地烘焰,这样茶就又鲜 又香。碧螺春现在的名气太大,很多人跑到太湖的东山和西山看茶农炒茶, 一炒完立即就买走了,根本来不及烘。我在信阳考察时,发现现在还保留这一道慢火烘焰工序的是信阳毛尖,炒完之后以慢火烘制,既能进一步去除青草气,也能提升茶的香气。
人类对茶的认知和最初的目标,是要保留它的活性物质,维持它的绿色。 芽头很嫩,做出来的茶也很绿,我们就认为它很有活性。唐宋时期,用来做贡茶的,全部是采摘嫩嫩的芽头。
朱元璋是中国茶的革命家。他是农民出身,认为唐宋宫廷的饮茶法过于繁复,制茶更是劳民伤财,就不准制作饼茶了,倡导用民间散茶的泡饮法, 叫“废团改散”。
 
这个事件最大的作用是促进了民间喝茶的普及,喝茶的量上来了。在消费诉求下,茶的采摘由芽头加上一片叶子,变为一芽一叶。加了这片叶子之 后,杀青的难度就上来了,那怎么办呢?贴着锅压扁它,让它均匀受热,又 不能炒焦,又要彻底靠高温来饨化活性酶,这就是扁形茶的真正来历,西湖龙井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
也因为加了这一片叶子,茶的内含物更丰富,喝起来就更香更饱满了。 纯芽头的茶是追鲜,一芽一叶的茶,香味就上来了。从碧螺春西湖龙井, 是从追鲜文化到追香文化转换的标志。
再往后,喝茶的人更多了。于是再尝试更成熟的叶片,一芽两叶、一芽 三叶、一芽四叶……这样,任务就交给了乌龙茶红茶普洱茶
随着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它的苦涩度就越来越大,碰到的挑战难度也相应更高了。从碧螺春西湖龙井,是从唐宋以来的追鲜走到了追香的阶段,也促使了乌龙茶红茶的诞生。
中国茶在挑战成熟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了六大茶类制作技艺,人类可以游刃有余地对待这片叶子。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西湖龙井  六大茶类  炒青绿茶  信阳毛尖  碧螺春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南非开普敦上演中国茶道
南非开普敦上演中国茶道
中国茶文化直接影响世界茶
中国茶文化直接影响世界茶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茶文化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茶文化
紫砂壶与中国茶文化
紫砂壶与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道艺术源远流长
中国茶道艺术源远流长
中国茶叶出口冲击世界第一
中国茶叶出口冲击世界第一
中国茶叶的早期输出外销
中国茶叶的早期输出外销
中国茶道的最大遗憾之末茶
中国茶道的最大遗憾之末茶
中国茶叶的发展史
中国茶叶的发展史
2016年中国茶业路在何方
2016年中国茶业路在何方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
中国茶为什么难以走出国门呢?
中国茶为什么难以走出国门呢?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