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苔,茶农的本色
没人比茶农更接近更熟悉青苔。
这青苔味他必须拥有必须熟悉。青苔味是劳作的回味、品质的标签、付出的努力。既是真实具体的口感,也是自我确证的情感。
青苔味灵魂附体于茶叶,茶农喝出山场岁月芬芳溪流奔放酣畅,茶在手上诗在心上一万句诗也表达不完。但茶农遗憾于言说之苦,他只能不断重复唯有自己才能体验到的三个字——
青苔味!青苔味!
2
青苔,诗人的幽歌
诗人迷恋青苔味的道理,和茶农大不同。
隐居大神白居易,豪放诗仙李太白都对青苔有偏爱。青苔给文人安静、清净的世界。青苔粉丝众多,可排着长队从史籍中蹦出。青苔入了诗句,都成了兴寄。例如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怜”在古人口中就是“爱”,“怜爱怜爱”即这个意思。古装历史剧偶尔闪过“苏卿怜”的女孩,那名字里发出爱的气息。叶绍翁脚着木屐,了无牵挂地行走在春天里,无限欢欣地看着青苔上留下的印迹,那是对自己生活的“怜爱”。
又如刘禹锡,他把青苔视为不俗之物,是陋室不陋的雅致符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任意一块青苔到了刘禹锡手中,他随意一配色就是珍品,均令人赏心悦目: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有青苔地地方就是神仙清境。籍着青苔,诗人放歌、吟咏:可怀古,可忧思,可自然,可相思。兴、观、群、怨,他们的天地与心灵,通于青青翠色,化为斑斑苔痕。
香径尘生乌自啼,
屧廊人去苔空绿。
——吴伟业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
诗人在居住的屋子外刻意保留青苔,在茶汤里苦心寻找青苔味。找到青苔味,诗人似乎向前贤靠近一大步,和“唯吾德馨”、“淡笑有鸿儒”的清欢乐境也没什么距离了。诗人赏青苔,越看越喜爱。
3
青苔,禅意的空色
用青苔处理人居空间,大部分离不开禅意。
刘长卿、王维喜欢带一颗禅心,在青苔、花溪、白云处闲适、闲门、忘言: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王 维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柳宗元
这些审美趣味与禅茶不谋而和。文人喝茶找青苔,找的是那些空空的寂寞、长长的思念、淡淡的忧伤、悠悠的古意。人们需要一杯倒映出竹影和苔青的茶汤,激活想象和灵感,抚平人生得失的波澜,把只有24小时的日子拉长。如白居易隐居“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绝纤埃”,青苔是远离尘嚣的禅意。
4
青苔,诸味的妙合
青苔味很丰富,所以也必然复杂。春季青苔传递生命的气息,秋季青苔着上凄凉的苍白。晏殊的青苔淡然,姜夔的青苔亮丽,徐再思的青苔寂寞,袁枚的青苔纯真。可见青苔和茶一样文化延展性相当强大,青苔纯净并复杂着: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姜夔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徐再思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
茶叶青苔味亦如此复杂:
对茶农,味蕾上很丰富,语言里很单薄;对文人则相反,味蕾中很单薄,语言上很厚重。
青苔味是朴实茶农与文人茶客合力构筑的神奇味道。而这尚未成熟的合作,则增加了“青苔味”的复杂。当两个版本的青苔味相互冲突时,外人就更为之晕头转向。
这就是 “青苔味”的真相。“青苔味”好茶可遇而不可求,缘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