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茶是在家的禅引导人向善的本性

时间:2023-10-2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浏览:
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茶如果像开水一样,只为了解渴而饮,像咖啡一样,只为了提神而喝,不可能由单纯的物质而成为文化的载体。由于,早期饮茶就与禅、道相结合,引导人从向善的本性,走向行善的正道,追求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茶如果像开水一样,只为了解渴而饮,像咖啡一样,只为了提神而喝,不可能由单纯的物质而成为文化的载体。由于,早期饮茶就与禅、道相结合,引导人从向善的本性,走向行善的正道,追求至善的终极目标,成为人的一种修行,有形无形地与宗教密切结合,使人与开悟、顿悟相通达,于是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进入了精神层面的领域,形成“茶禅”、“茶道”以至于“茶德”。
根据《晋书列传第六十五》记载:后赵(319-351年)时,单道开,在临漳昭德寺坐禅修行。“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复饮荼苏一、二升而已。”古代有将茶与姜、桂、桔、枣等果料、香料一起煮饮的习惯,「荼苏」就属于此类饮品。当时,中国的僧人大多以修习小乘禅法为主,严格遵守过午不食的戒规,以定摄禅,长生不卧即为修禅的主要形式;但是,为了补足午后的体力,驱除禅修中的昏沉,允许喝些带有这些功能的饮品,作为药石,午后饮“荼苏”就成为禅门的一种习惯。
又有唐朝的《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开元(713~744)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学禅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陆羽(733~804年)著作《茶经》,他幼年是由佛门扶养长大。由此看来,早在一千多年前,茶与宗教的关系就已相连,可见茶与佛教的关系,由来已久。
 
在佛教寺院中,常以奉茶作为修行待客之道,在禅宗历史上,许多与茶有深远影响的公案。如,赵州从谂禅师(778~897年)的《喫茶去》公案:一人新到赵州禅院,师问:“曾到此间么?”答:“曾到”。师曰:“喫茶去!”又问一僧,答曰:“不曾。”师又曰:“喫茶去!”院主问:为什么到也云“喫茶去”,不曾到也云“喫茶去?”师唤院主,院主应“诺!”师仍云“喫茶去!”赵州三称“喫茶去”,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所谓“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一落入妄想分辨,就与本性不相应了。南隐禅师《茶杯禅理》公案:一位学者拜访南隐禅师,寻求禅的道理,学者坐定之后,南隐禅师以茶水招待,将茶水倒入杯中,一直倒到茶水都满出来,南隐禅师还继续倒,学者见状,着急的说:禅师,茶水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禅师说:你就像这个装满茶水的茶杯一样,你脑子里装满了自己的想法,接受不了其他东西了,来这里寻求学问,不先清出空间,如何能得到道理呢?
饮茶习惯在宗教、禅门盛行后,寺院将饮茶制度化,专设“茶堂”作为禅僧讨论佛理以及招待访客信徒的地方。并在寺院西北角设“茶鼓”,专为招集众僧饮茶时击之。除此,寺院也设有“茶头”的职务,专司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又于寺院门前安排专为香客施茶的“施茶僧”。供奉佛、菩萨、祖师叫“奠茶”。按照受戒年限先后饮茶叫“戒腊茶”。一般僧众集合饮茶叫“普茶”。禅寺对茶的仪轨有了制度之后,称为“寺院茶”。
 
禅是一种修行方法,寺院是出家人的修行场所,在禅门中藉由各种公案教导众生修行不离生活,于生活中悟道,喝茶是件简单、纯朴的平常事,如何专注于当下,不为外境所转,契悟当下的念心,以来帮助人将心放下,从喝茶中体悟深沉的禅境,得到一刻的悠闲。
然而,禅并不始于佛教,而是源于古印度的瑜珈术,瑜珈为梵文“yoga”的音译,为“结合”、“相应”的意思,即以通过静坐、调息等方法来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期使精神专注,达到人神(个体意识与宇宙精神)相应冥合之境,而实践瑜珈修行时所注重的精神专注,呼吸控制等作法,许多都与佛教提倡的禅定相近似。因此,禅并不等同于佛教,禅也不是佛教的专利,不是只有佛门中人才可学禅。
中国禅来源于印度禅,禅的意义为“静虑”,“思维修”。释迦牟尼在成道前就修习过禅定,佛教正式创立以后,也把禅定吸收来作为解脱的重要修行方法,对禅定的思想和方法都作了专门的阐述和发展,并进而把佛教之外的各种禅称之为“外道禅”,而佛教禅又有小乘禅和大乘禅之别。
每一个人的因缘不同,根基也不一样,修行不一定要走同一个法门,只要能助我们静虑,心灵走向解脱,智慧得已增长,就是禅。所以,修行不一定要出家当僧侣,在家也同样可以修行。茶也不是只有“寺院茶”,更有“在家茶”,在家喝茶比出家更为方便,因为,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以“主敬存诚”的心,好好地喝茶,规规矩矩地行茶,恭恭敬敬地看待茶,那么无论你在哪里喝茶,就是一种修行,所谓:“佛有随缘随喜法,茶有随时随地味”。
 
自古以来,我们传统文化里,就有在家“客来奉茶”习俗,幼辈向长辈敬茶的一种礼仪,是以茶学礼的教育。在家喝茶,有上午茶,有下午茶;有早茶,有晚茶,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适合喝不同的茶。不固执、不拘泥、随顺灵活的调整,这是圆融的智慧,禅的活用。这样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喝茶是“在家的禅”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饮茶习惯  烧水煮茶  下午茶  普洱茶  喝茶  普洱  饮茶  茶道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市场变革是一种必然
普洱茶市场变革是一种必然
日照绿茶的饮用注意事项
日照绿茶的饮用注意事项
布朗山班盆(邦盆)古茶园
布朗山班盆(邦盆)古茶园
湄潭翠芽茶的制作方法
湄潭翠芽茶的制作方法
有机红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有机红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武夷岩茶老枞水仙
武夷岩茶老枞水仙
6大喝茶陋习要不得
6大喝茶陋习要不得
近三十年来火爆的茶文化究竟取
近三十年来火爆的茶文化究竟取
怎么样喝茶才有利健康
怎么样喝茶才有利健康
喝茶需辨清体质适当饮用
喝茶需辨清体质适当饮用
不洗茶杯有啥危害
不洗茶杯有啥危害
每天喝三杯红茶可有效稳定血压
每天喝三杯红茶可有效稳定血压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