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茶山成了菜市场。
这里的成不是将成,是已成。
最近,名山名寨大量车辆人流进入。本来,这些地方只是些偏远的小山村。路都很窄。假如有十张车乱起来,就能将村子堵起来。
今年的茶山,如此的喧嚣,或许说,最近十年都是这趋势。只是移动互联网下更加的最大化。
今年的茶山,如此的喧嚣,卖鲜叶的人,买鲜叶的人,完全是一个菜市场,只不过云南茶山众多,没有集中化。
据说,每个做茶人在茶山都有远方的亲戚。
贫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但看宴中酒,
杯杯先敬富贵人。
除了我,虽然我是云南人。我在各名山茶山没有任何亲戚。
去年我去了冰岛老寨,我也找不到可以让我喝茶的茶农。是人家不想理我。不愁卖。我只能回到大昆明找人蹭茶。
其实茶山在今年真成了菜市场了。以前,去茶山买茶。是讲干茶价。现在,是讲鲜叶价。绿油油的样子,拿簸箕装着。和青菜没什么两样。
这个样子更接近农产品的形态了。
卖鲜叶给谁不重要。零售客,批发商,村里初制所。价格总体差不多。
茶农采两片叶子,在朋友圈得瑟一下。来,生态多好,路多不容易,且喝且珍惜。今天采单株。价高者得。
价高者得,只要你还只是谈价没给钱。你算站在树下守着。有人出价比你高。茶都可能不是你的。
我家的茶叶鲜叶100元一公斤,村里的亲戚开的初制所来买也是这个价。不会便宜。
以前,外地茶商和云南茶商的区别是,外地做高端产品,云南茶商做便宜茶。
最近几年,其实没明显区别了。
一是云南茶商也慢慢的做起山头茶来了。二是外地资金也直接在云南投厂了。
好像云南人反而有反过来的趋势。因为茶二代们开始做自己的山头茶。这也是方向吧。
有外地茶商来到云南,满带理想,相像去最远的地方找最好的茶。可是发现名山茶农茶山完全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有朋友兴高采烈的到贺开,说带回去试试再决定。人家直接拒绝。也对也不对。没有错的一方。但原本茶山热情的感觉是肯定不在了。只剩下了交易本身。
茶叶长在高山之上,但并非清静之物。他们要发生交易。茶山的人们要靠他生活,支撑这一年的收入。在春茶期间能多卖高十块钱是很重要的事。
现在信息又很快。哪家要是卖高了50元。一下子整个村子里都会知道。
最远的地方有最深的套路和最高的价格。老班章那里人山人海,薄荷塘停满了摩托。还有的共同点就是价也最高。你不出价,人们说没茶了,你出价,一个电话采茶人就来了。当然,工钱还是得算到你头上。
你说,要提高茶山人民的生活水平。大部分人去的名山的地方都不需要你提高。他们生活很好了。非名山时间或精力又不够。
行车数千公里,茶商比茶农更不容易。茶商一心向茶,都快被自己感动哭了。
但看到茶树和拿到茶叶是两个概念。这中间有太多的曲折和不易。
同时,当然最受不了的一是做假二是涨价哄抢出力的同时也出钱。出了钱又感觉价值不符的无力感。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