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有个术语,谓之“盲品”。一群人在未知茶的制作者、品牌、山头、年份等相关信息前提下,仅凭个人主观感受品饮,可以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由于盲品可以最大限度摈弃附加在茶品上的冗余信息,在斗茶及评鉴活动中运用广泛。
盲品的本质是对茶之真性的把握。放下了对名人、大师、天价、年份的崇拜,回归到茶本身,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盲品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参与者的品饮水平,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当代哲学家李泽厚认为,“一个自然物美不美,对一个自然物能不能产生美感,能不能欣赏它,首先被决定于自然物在社会时代中的广泛客观社会性质。”同样地,某个山头的茶好与不好,只需参看其“群众基础”就一目了然。热点山头的“热”决非偶然,包装纸可以骗人,品饮者的味蕾却是诚实的。
盲品之可贵,在于回归初心。对茶的来源可以“盲”,心却不可“盲”!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