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最早喝茶的那个人是怎么想到用水煮树叶的

时间:2023-10-30 11:53来源:优茶大数据 作者:优茶大数据浏览:
不知道爱喝茶的你会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茶叶是怎么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茶叶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起源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
普洱茶
不知道爱喝茶的你会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茶叶是怎么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叶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起源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
茶在中国的应用历程中分为三个相承启的阶段:药用、食用和饮用。药用为其开启之门,食用次之,饮用则为最后发展阶段。三者有先后承启的关系,又不是绝对的划分,现在主要以品饮为主,但同时又有茶之药用和食用。
在我国茶用早期,药用和食用难以进行明确划分,古人有“药食同源”之说,可见茶的药用阶段与食用阶段是交织在一起的,只不过相对而言,人们所最早认识的是药用而已,因而切不可将三者孤立开来看。
 
01 药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农是中国上古时代一位被神话的人物,与伏羲、燧人氏并称为三皇。传说他不仅是中国农业、医药和其他很多事物的发明者,也是中国茶叶利用的创始人。神农不仅教老百姓农业知识,还教会老百姓识别可食用的植物和药物。
经后人长期实践,发现茶叶不仅能解毒,而且配合其他中草药,可医治多种疾病。
【神农本草】记载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东汉神医华佗在【食论】中也说茶味道较苦,但经常服食的话则有利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更是全面论述了茶的功效: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对于边疆少数民族而言,茶的药用功能更为突出。“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因为住在高寒地区,日常主食都是牛羊等肉食,不易消化,而茶的促消化功能对他们而言,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了。
 
02 食用
食用茶叶,就是把茶叶作为实物充饥,或者做菜吃。早期的茶,除了作为药物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是作为食物用品出现的。
【晏子春秋】中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广雅】中提到用葱、姜、橘子等佐料与茶一起烹煮。
宋朝【太平预览】:茶丛生,真煮饮为茗茶,茱萸檄子之属。膏煎之,或以茱萸煮脯胃汁,谓之曰茶。有赤色者,亦米和膏煎,曰无酒茶。
可以看出煮茶的方法在唐朝以前古人用茶之一斑,即将茶叶和其他佐料混在一起,煮熟后食用。
流传至今的,除了品饮之外,还有一些原生态的茶食仍在食用。如食用擂茶,将生姜、生米、生茶叶做成,故又名“三生汤”。
 
03 饮用
饮用就是把茶当作饮料来品饮。我国饮茶方式先后经过烹茶、点茶、泡茶以及当代饮法几个阶段。
烹茶
点茶
泡茶
一直到唐代,我国饮茶的方法主要采用烹茶法,宋代开始出现了许多变化,盛行点茶,且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热衷与斗茶,茶道大兴。
后来朱元璋废团茶散茶,开始流行盖碗泡茶法,时至今日,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泡茶方法了。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得荼而解之 饮茶方式 泡茶方法 盖碗泡茶 中国茶叶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多喝茶促进新陈代谢
多喝茶促进新陈代谢
喝茶的9个常识
喝茶的9个常识
喝茶六个误区
喝茶六个误区
喝茶与年纪无关
喝茶与年纪无关
99%的人不知道怎样健康喝茶
99%的人不知道怎样健康喝茶
说说喝茶的礼法
说说喝茶的礼法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喝
每天喝茶激发人体自愈能力
每天喝茶激发人体自愈能力
一起喝茶 携手到老
一起喝茶 携手到老
女人喝茶亦如茶
女人喝茶亦如茶
喝茶还需讲“礼”
喝茶还需讲“礼”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