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弃医从茶,那时候纯属爱好,喜欢收藏普洱茶,后面就慢慢去研究普洱茶,了解云南的很多山头茶区,到了08年开始我慢慢喜欢上家乡白茶,然后开始在福鼎老家磻溪半山建立有机茶园,,我从小生于茶区,混迹茶“圈”十多年,接触过的爱茶人、茶商、茶人为数不少。发现:对茶的掌握能力,极其参差不齐。有的人,学茶的时间很短(一两年),他就对茶的品质,工艺特征,优缺点等把握的很到位,而有的人,学了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依然不懂茶。知道为什么吗
这并不是悟性的问题,也不是学的不努力。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茶信息的切入点出现了问题。所谓茶信息,就是茶的基本资料。比如,真实的原料产区。打个比方,低海拔的福鼎境外茶区的茶,这样的茶青,不管工艺多么精妙,制作出来的茶,在口感,感官,叶底的韵味方面,都有极其明显的特征。在学茶时,要是把低海拔茶青当高山茶来学,那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白学。
相反,学茶时,若知道这是低海拔茶,用嗅觉、味觉记忆记住了产品特征,那有一天,哪怕是盲品,碰到这样的茶,就能轻而易举的做到了然于胸。以上所讲,强调的是学茶第一点,信息必须是正确的包括工艺!
大家都知道,茶叶的制作过程变数特别多,工艺方式也很多。作为一个喝茶人的话,你不必完全掌握整个过程。但是,你要做的是:找几个“准确”的、有工艺代表性的茶对比着喝,以便找到不同工艺制作出来的茶,所体现出来的不同香气,口感,外观。这样,对不同工艺才能做到心中有底。
比如龙井茶,到底是绿龙井好还是黄龙井好?是青香好还是豆香、板栗香好?如果启蒙老师告诉你绿龙井新鲜,绿龙井好,而你也一直是也是按这个方向学习,我想,在碰到真正的好龙井、黄龙井时,你是否会不屑一顾,或是嫌弃人家是陈年茶?突然想起一个笑话,从来都是喝假茅台的人,当他碰到真茅台时……也许都认为假的,
以上所讲,指的是,千万不要被外行人误导,定位非常重要。
茶叶香型问题,这事一个麻烦事。目前研究发现,茶叶中形成香气的芳香类物质多达600多种,可见,不同的香型之间的区别是有多微妙,这就会造成极其相似的香味,这个时候公说公有理……,所以,学茶初期,不要太过于专研香味,别人说这是桂花香,你就死磕这是桂花香,也许有人觉得是兰花香呢?毕竟,每人的嗅觉不一样,文字素养水平不一样,这会直接造成表达出来的结果不同。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这到底是否是花香,还是简单的茶香而已,是否有杂味,持久度如何,变化性层次感够不够。
茶 学无止境适口就好!好茶难求喝过就好!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