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徐晓东干翻雷雷,后来被武协干翻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我一直在关注,但并没有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转发什么,熟悉我的朋友不止一次的私聊问我是什么想法,要不要出来说说。我只能回答,再等等。
这一等就过了大半个月。
是啊,我一直有些话如鲠在喉,但就是没法不吐不快。
传武圈和茶圈,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子,但又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一样有很多大师,有真有假。
一样也有很多故事,有真有假。
吴疆先生前些日子有篇文。
茶山大师也论资排辈,上茶山早,那一定是大师的大师,上茶山三次以上可以成为大师。其原因在于,下山后,无论山下人古树的只是如何丰富,茶学的理论如何深厚,茶山大师往往都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于是乎,大师自成一派,任何人的言论在其眼里都是错误。
这是茶山大师的一派。当然,还有培训大师的那一派。
他们的思维几乎停留在上世纪,教学生泡茶都教不好(或者是自己根本不会),不教品鉴和实际的冲泡技巧,就只是教些动作,玩些花头。结果学生学完之后,拿到茶不认识,告诉名字了不会泡,泡了没法喝。然后拿着证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更别说那些泡了三五年茶就敢开培训班的,打算用一片树叶改变世界的。。。你们目标太远大,大家跟不上啊。
算茶龄的时候恨不得算到这辈子第一口茶水入肚的时间,我想想,我应该有28年的茶龄了。因为我四岁刚开始满地跑的时候偷喝过外公茶壶里的茶。
曾经遇到过很多喝茶的朋友。带来给我品鉴的是一些直接可以丢垃圾桶的东西。
品质极低,但是卖到上万的老茶头,改个名字就叫碎银子。
嘉湖丝点 满汉茶食。。。
更别说那些把霉味当仓味,把假茶当真茶,把垃圾当宝贝的了。
这些人本身没有问题,只是身边接触了那些假大师,被他们各种洗脑忽悠,搞的我一说真话,他们就面有不悦,对啊,谁会愿意承认自己被骗,那就是变相承认自己是个傻X。
可是,就是这样的茶圈,骗着这样的人们。而且前赴后继。
茶圈真的需要一个徐晓东。
但我想, 就算有了徐晓东,也一样会被口水淹没。
毕竟说真话的人,容易得罪骗子,而骗子又结成了团伙。
正如烂电影的罪魁祸首是没要求的观众一样,“大师”们的出现,也正是因为我们的无知和茫然。
不止茶圈,其实只要是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范畴的圈子,都有“大师”,他们则是跟着真大师学来的。那么真大师哪里去了?
我曾经听过一次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的讲座,把道家哲学思想讲的很深刻,受益良多。但是周围的受众则一脸茫然,甚至玩手机、打瞌睡。
而另一次,则是被朋友邀请去参加一个纯骗子的“大师”开设的易经培训班。那位“大师”口若悬河,然道德经背错了多次,断句也有问题,解释更是狗屁不通。可是观众呢,各个目不转睛,还有很多人拿着小本本飞速记录,生怕遗漏。
真大师不懂抓住观众,假大师则深喑此道。
看来,还是我们的真大师推广做的不够好啊。
与时俱进是个好词,它告诉我们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以适应现在的世界。
可是我们的真大师,往往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肯改,甚至是害怕改。
当权力真空会出现贪腐,当知识真空,自然假大师盛行。
一个徐晓东,出来搅动了传武界,可是他对于传武来说,始终是个门外汉。
而茶圈,就算有一万个徐晓东,结果也必然是一样的。
唯有一种办法,真大师挺身而出,以自己的专业性来驳斥,来发声,以正视听。
可是我们回想一下,原来那些真大师明明也在发声,为什么逐渐我们就不相信了呢?
某位老先生纯粹写书的那段时间,并没有多少质疑的声音。而当他开始卖茶,大家开始喝他的茶之后,不同的声音逐渐越来越大。
商业,文化。这两者还真不能放到一起去。
本来是裁判,现在却走上赛场,自然让参与比赛的所有人都感到不公,这是人之常情。
希望每一位有能力的老师,能真正走出商业的圈,纯纯粹粹的做做学问,讲讲文化,让我们有相信的欲望,进而带动我们开始改变。
茶圈,不是不需要徐晓东,而是我们更需要能站得住、扛得起的真大师们。
别让那些协会虚有其表,别让那些茶文化研究会只去做商家的喉舌。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