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从种子到鲜叶到干茶,从注水浸泡的茶叶到倒入垃圾桶的茶渣,从一颗无名的种子变成迎宾的茶叶,这一整个过程茶叶都是无声的,而我今天却在电脑前敲下“茶语”这两个字。是的!茶是无声的!但这并不妨碍茶有自己的语言。茶语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语言!
茶,一片东方的树叶,从神农尝百草开始,成为东方文化一脉,传承至今。茶虽无言,却是以茶的存在叙述出茶的语言。让多少爱茶之人,被其清香而吸引,为其清雅而折服。自古以来多少美诗徍篇,借茶道出人生苦涩,说出清雅高志,叙述动人佳话。
一句: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道出一盏清茗的心境:独坐山上的小房子里等待月亮升起,知心朋友来了,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只有一杯清茶奉上。你来了,奉上一盏清茶,清香送你,冷暖自知,浓淡相宜,是苦是涩?是清是雅?是浓是淡?自己品味。一盏清茶来酬知音,既是知音自然懂得茶语,无需多言,一切都在一盏清茶里面,饮尽即可,何须多言?再一句: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文征明)。道出了品茶的一些规矩:品茶的三点与三不点:新茶、甘泉、洁器(茶具)为一,天气佳为一,风流儒雅的茶客为一,是为“三”。反之,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又为“一不”,是为“三不”,显然不可能作艺术的品饮。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和斗茶。 煎茶是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再来一句:眼底闲云乱不开,偶随麋鹿入云来。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这是一种境界!眼底、闲云、乱!偶随、麋鹿、入云!何等境界?平生、于物,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看似无所求,其实所求高!消受山中一杯水! 真正在一杯山中水中品味到云淡风轻体会到过眼烟云,那绝对是真境界!最后来一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其实引申想一想:今日与往日不同,是不是因为来客是知己呢?茶逢知己……
茶从一片树叶,成为大家心中的清新高雅的代名词,走过的是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今天只选取几句诗,从文人的角度来看待茶。茶,依旧是一片树叶。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