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过些时日,便是采茶的好时节了。蓦然回首,那日喝野茶,好似昨天的事,恍惚间,又是一年春来到,时光不复,野菜仍在那安静地等候它的有缘人。因未被过多地开化,野茶有“一叶”千金的美誉,是茶饮最早的源头,不论是饮茶之始还是历史名茶研发,都是从野茶开始的。
张家冲素有“一捧野茶一担粮”的比喻,要采到山上的好茶往往需走上几公里崎岖的山路,然后站在险峻的山崖间,猫腰轻捻,十分不易
那几天,我到湖北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张家冲村后的鸡笼尖上采风,上山时常常遇到在山间采茶的婆婆。
晨曦照耀成一道光廊的八点钟,她们已在清云薄雾的山中劳作了一两个小时了。
多数时候,中午是要饿上一顿的,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上山,下山一趟都得两小时左右。
我见采茶人略微佝偻的身躯和那双粗糙的双手,实不忍心提出想买茶的无理要求。
中午我又转到了她们采茶的地方,送她们一些我随身而带的零食果腹。
没想到,下山路过采茶的地方时,她们已掰好一堆鲜嫩野笋让我带走,说是谢谢我。
那场景,我很受感动。久居城市里,突然遇到这样一份久违的感动,不知如何形容。
我那故乡淳朴的乡亲,和他们一样,总怕亏欠人家,“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不只是做人的道理,也是一种茶道。
已是傍晚,我与采茶的婆婆们一起下山。
交谈中我得知,张家冲的野茶一年仅产一季,大概是在清明和谷雨之间采摘。
她们一天能采两斤的嫩芽鲜叶,卖的话能赚取百来块钱。四到五斤鲜叶才能炒出一斤干茶叶,实属不易。
相对而言,我更爱喝谷雨茶。
下山后婆婆请我到家里坐坐,我欣然前往。
茶的种类非常多,讲究也极多,细细地分,那就是一门大学问了。
我天性好奇,吃过晚饭后我看她们炒茶叶,继续刨根问底。
搓茶要趁热,在适宜的温度下,相信与天地万物的直接感应如今多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浪漫。
但炒茶的最关键环节依然交给了那些女工们灵巧的手心,没有手表和温度计,没有手套,全靠与茶叶在掌心一次次地相会,她们自己把握着炒茶最关键的时机。
搓毫的动作并不复杂,抓取茶叶在手心快速揉捻。
回武汉时,我也带了一些鲜叶在自家锅里炒,站着炒,不一会儿便腰酸背疼,手指快烫破了皮,个中滋味这时才有所体会,于是下定决心不再去炒。
或许在茶余饭后,静心品味一盏清茶才是对她们最好的尊重。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真想再一次品尝这让人魂牵梦绕的野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