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品茶三境界

时间:2023-11-13来源:云馨堂紫砂文化知识 作者:佚名浏览:
禅宗修行,有这样的三重境界: 一、看山是山; 二、看山不是山; 三、看山还是山。 习茶亦是修行,也有这三重境界。 一、初学茶时,看茶是茶,著于表面形式 见种种茶的型、色、香、味、口感,惊艳于芽嫩毫纤的叶片,馥郁清幽的香气,汤清水软的茶汁,精致洁雅的茶器。更爱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禅宗修行,有这样的三重境界:
一、看山是山;
二、看山不是山;
三、看山还是山。
习茶亦是修行,也有这三重境界。
一、初学茶时,看茶是茶,著于表面形式
见种种茶的型、色、香、味、口感,惊艳于芽嫩毫纤的叶片,馥郁清幽的香气,汤清水软的茶汁,精致洁雅的茶器。更爱温杯烫盏,分茶静品的仪式感。
仿佛初入山林,对山间曲径,涧中溪水,流连忘返,希翼珍宝藏于其中,却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二、修习渐深,看茶不是茶,以为有所得
磨练烹茶的技艺,精进鉴茶、品茶的功夫,将习茶、品茶当做求索。
见到每一道茶,便对应出适合它的水质、水温,应用的茶器,注水的力道,出
汤的速度……
品评茶的外形、气息、汤色、滋味、叶底
考究茶的产区、山头、年份、工艺、选料、拼配存储……
此时境界,将茶分为三六九等,七门八类,有着好与不好、喜与不喜的分别之心。
仿佛久入山林,知道“本来无山”,是土石草木和合成山,对于山中杂宝,更是如数家珍,但隐隐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三、修至无修,看茶还是茶,心茶不二
烹茶,不再刻意追求技巧、器具、水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每泡茶却都是当下可以达到的最好;
品茶,知道每道茶各有其:色泽、香气、滋味、口感、喉韵等,却也明白“茶本无好坏,是心有差别”;
鉴茶,若有人问,便有针对问者的种种解说、诠释,若无人问,心如平镜,种种茶即种种茶;
存茶,顺茶性、用地利、合天时,每隔久久,偶品一泡,就像与至交老友相会,知他就当是这个样子。
山林游罢,绝顶凌毕,归家稳坐,茶来,瓢瓢都是好水,茶去,片片俱是佳茗。
有人问:"你拿禅喻茶,当知禅茶一味是何味?"
但禅既不可说,茶味亦不可说,勉强答个:“吃茶来"!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  普洱  工艺  水质  品茶  泡茶  茶味  存储  汤色  吃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品评普洱茶之品茶步骤7法
品评普洱茶之品茶步骤7法
普洱品茶莫贪新
普洱品茶莫贪新
品茶之美、美在一种意境醉在一
品茶之美、美在一种意境醉在一
与邓时海先生第五代传人品茶有
与邓时海先生第五代传人品茶有
品茶是生活中的小禅
品茶是生活中的小禅
品茶听雨,幽吟喟叹
品茶听雨,幽吟喟叹
品品茶之岁月
品品茶之岁月
品茶如品人生
品茶如品人生
冬日茶宴中品茶滋味
冬日茶宴中品茶滋味
舌尖上的品茶笔记
舌尖上的品茶笔记
普洱专家来莞品茶论道
普洱专家来莞品茶论道
品茶的三个小“窍门”
品茶的三个小“窍门”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