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普洱茶文化的价值,老班章为王,剥掉老班章的文化历史,他依然是几片树叶子,十几年前,十几块一公斤都无人理睬也是事实,而各种文化的注入,让稀缺性、香气足、韵味深成为老班章内在文化的一部分,顿时身价万倍。
卖毛茶的永远干不过卖产品的,因为毛茶的文化价值稀薄,而产品的价值却附加了很多茶以外的文化,从包装、设计、制作、冲泡、仓储到收藏,背后都有一整套的文化理念,都有无数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心血,例如我们熟知的“越陈越香”理念,如果这样的文化不复存在,那些上万吨的仓储将变得一文不值。
业界不乏有人质疑乃至推翻这个理论,然而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同时自己又深深嵌入此行业,靠此行业吃饭,不断制造异样的声音以成为噱头,万人唾骂之余,也偶尔可以赚一些心智不成熟的粉丝。
历经二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普洱茶文化的发展惊人,茶书频出,熟茶、生茶、发酵、香、润、滑、气、醇、厚等各种词汇成为常识,而围绕普洱茶的源头、工艺、冲泡、茶技、茶艺、茶道、山头茶、单株、古树、台地、过渡型、野生型、野茶、岩茶、晒红、小青柑等等形态和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这其中,除了一线茶农、茶企,那些孜孜不倦丰富茶文化的学者、专家、设计师、插画师等均功不可没。
没有文化的外衣,普洱茶就是几片树叶,没有精神层次的追求,人和猫狗没什么区别,普洱茶除了解渴,更多地满足着不同人群的精神享受,大家各取所需,自得其乐。回到普洱茶的混沌和原初,仅仅是一道幻想的风景,摒弃现代文明,是开历史倒车。
渴了就该喝普洱茶?我为什么不去喝山泉水呢?
如果茶杯里没有文化,普洱茶一定会变得面目可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