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是不可一日无肉无竹,我现在是不可一日无茶。在家会友,独坐,茶不能少,还会在随身提包中放入小盒的茶叶,这样以防随时出差也可以为自己泡一盏心头喜爱的茶解馋。相信和我一样的同道中人一定会深有体会,世间茶那么多,总会有几款是入你心入你胃的,清朝李渔那个懂生活的老头说:一生入心之人可入药。
对于爱茶的我们来说,茶就是那味入心的药,自从爱上茶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惊觉茶是拿起就无法放下的。放不下祁门红茶的醇厚、将军茯的甘润,君山银针的清澈,茶汤的光亮,还有每次饮茶时那种安然静谧的心情,所有这些都烙在了骨子里,让人觉得一定要不辜负这一杯茶汤,要好好喝茶。
一杯茶,端起是饮,放下是品。端起放下间,茶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人心,所以心浮气躁时煮一壶茶喝养的是耐心,和两三好友品一杯申时茶图的是开心,茶不知不觉就在爱茶人的生命中举足轻重起来。有的茶是喝到嘴里,有的茶是喝到肚里,有的茶则是喝到心坎里。相同的时间里,相同的人,也未必能泡出一杯相同味道的茶,清中思静寂,香中观变化。它们是同一片茶叶,也不是同一片……
吃茶,对嘴而言易。对心而言,难。偶尔会觉得这哪里是在品茶,分明是在观自身观自在。如果说参禅修佛者常言菩提林是寻找开悟之路,隔着一个凡世相看,那么沏茶煮茶品茶便是我生命中的菩提林了。那藏在茶壶中的乾坤,是等待赋予我的意义。
晚唐有高僧随口吟诗:何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意思就是只要心安心清,就是道场,何必咬住一处不放,非要认为是只有到了青山才能够找到真菩萨呢?太执著了就不是好事。因为这份“我执”会限制你的眼界和格局。也就是说佛和禅不在外界,而在心里;若是把外界道场、菩萨,诵经看成为是第一位,那就离佛离禅,看来是近,却反而是更南辕北辙了。而我如此贪心放不下的茶,大概也是“我执”的一种了。
但想起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大意是说完美的人是可怕的,人有一些癖好和缺点才是真实的值得交往的人。何况茶总归是好东西,怡情怡乐养身养气,与那些个酗酒抽烟的癖好比起来不知可爱多少倍。这么一想就觉得张岱才是这世间最清醒的看客,也算为自己爱茶的这一点执着找到了理直气壮的理由。桌上的茶喝过了三巡,赏尽了闲云,舍得了陈情,请原谅我这自说自话的野鹤素衣人。
万象缤纷后是万象寂静。那些百媚的花儿也总是要开到荼蘼才知晚,我大概也要等到很多很多年以后才会甘心觉得——被茶浅浅深深萦绕的一生啊,可以落地了。但终是不悔的。
作者:曾雅娴,青年作家,历史文化作者,新浪专栏作家,多家媒体特约作者,江西省作协会员,已出版畅销书有《拾味纪唯爱与美食不可负》《世界如此彷徨你要坚强成长》《民国的风月》《花语为诗泪成词》《我们就到这》《男人有风险相爱需谨慎》《烟雨红颜》《美人心机》等十余本。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