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说白了,就是这大千世界的微物一桩。很多人于此上故弄玄虚,也有很多人很是不以为然——如此寻常一味饮品,哪有那么些文化系诸其上,那么多意绪寄蕴其间。
雨天,喝着茶翻读冈仓天心的《茶书》,其间的一些字句,即如这漫天的丝丝缕缕,令尘一洗,令眼一青。对于嗜茶之人,读此也许能够达成某种“懂得”的深化;而对于与茶隔膜之辈,这又或许能够成为某种开启的门径。
而且,这本书虽是很薄的一册,读下来还是能够感受到作者的野心,那种试图去解读浅浅一盏里何以容下狂波巨澜的野心。比如,谈及茶叶的高下好坏时,《茶书》即称:
茶分好坏,如同画有高下。优者寡,劣者众。茶是一门艺术,非大师不能掇取其高贵品质。制茶无定法,恰似难以靠某种特定的步骤,培养下一个提香或者雪村。每种茶叶的制备方法,都自有其个性。它是泉水与火候的微妙契合,是有待唤醒的古老记忆,是用其独有的方法讲述着遥远的故事。真正的美,必定永恒地存在于自我之中。而我们又要承受多少损失,才能使人类社会不再重蹈覆辙,认识到这一艺术和生命简单而基本的法则。明朝诗人李日华,曾悲叹世间有三大憾事:好弟子为庸师教坏,好山水为俗子妆点坏,好茶为凡手焙坏。
由茶之制备,谈到人类社会,这就是一盏之中涌起的巨澜狂波,也是著者在下笔一刻泛起的凿凿野心。看似夸张,其实并不然。对于善茶者而言,每次把盏,的确不啻于一场倾谈——与自然山川,与古今人物,与内心万象;的确有古老的记忆被唤起,也有新的感觉等待记忆。
而论到喝茶一事的时代流派,《茶书》又有:
和艺术一样,茶也有自己的时代和流派,大致分煮茶、抹茶和泡茶三个阶段。现在流行的,属于最后一种方式。不同的饮茶方式,象征着不同的时代精神。生命即表现。不经意的行为,总是能流露出人们最隐秘的思想。……我们总在微小处表现自己,也许是因为没有伟大可以隐藏。……用于煎煮的茶饼,用于搅拌的茶末,用于沏泡的散茶,分别牵扯着唐、宋、明三个朝代的情感悸动。……
总在微小处表现自己,除了没有伟大可以隐藏之外,也许更是因为生活本来就是由无数微小建构而成的。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微小,或者才能消解许多看似庞大的空洞与虚无。
冈仓天心还说:
那些对于跌宕人生不能有丝毫觉察的人,我们习惯将其形容为“没有茶气”;而那些无视世间疾苦,情绪泛滥、放浪形骸的审美家,我们又会指责他们“茶气太过”。
此语甚妙。“没有茶气”的人生,往往意味着鄙陋与苍白——一切,毫无印痕地存在并逝去着;“茶气太过”的,又似乎是浮于半空之中的人生,缺了那点烟火气息的牵缠。因此,看起来理想的行走方式,似乎就是在“没有”与“太过”之间求得一个平衡。不过就个人看来,也大可不必如此中庸——与其“没有茶气”,倒不如“茶气太过”。因为“没有”,指向的只有乏善可陈。而“茶气太过”,至少,仍可于漂浮无着中享受无边的自在,也可在寻常微物间,领受美的浩荡与“泛滥”。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