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也说茶气的升降出入

时间:2023-11-16来源: 弘益茶道美学 作者: 青桐浏览:
入伏那天,我在药房做三伏贴,感觉很像玩香道时做的香丸,很有意思。可惜香道,我玩一阶段就要生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入伏那天,我在药房做三伏贴,感觉很像玩香道时做的香丸,很有意思。可惜香道,我玩一阶段就要生病。中医老师说:“这个时代整体不太适合玩香,因为古人很收敛,玩香发散下平衡一下正好。但现代人已经发散的太厉害了,心神都散在外面,再用香就容易耗气。”怪不得我周围做香的朋友身体越来越差,去年我也沉迷玩香,一段时间后心脏就不舒服,心慌气短,表面上玩的是香,其实玩的是药。
香道,不止是风雅这样简单,需要中医基础,我也是学了中医后,才知道用香要谨慎,否则牺牲的都是自己的气血。确实,我们现在的身体和心神状态大不如古人,眼睛一闭,全是杂念,哪怕是睡觉后,大脑的后台都有无数个程序在运转,这些都会耗气伤神。现在社会风气,会刺激人的欲望,本来就不容易收敛,所以人的气机长期处于发散状态,人和太阳不一样,太阳可以一直发散,但是人不可以, 必须懂得收敛。
 
养生最终就是养气和血,所以现代人要注意少接触耗散自己元神的东西。今年我很少玩香,也很少喝发散的茶,多喝敛气的茶。
茶和人一样,有气的升降出入。懂茶气机的人,可以巧妙利用茶的气机引导自己的气机。《神农本草经》里写“味薄者主升,味厚者主降”,气味也是有阴阳的,味道厚重的,属阴,会降,味道淡薄的,属阳,会升。李时珍说:“酸、咸二味是没有升的作用的,甘、辛,没有降的作用。寒无浮的作用,热无沉的作用。”
 
茶的味道偏淡的就是生发之性,茶的味道浓厚的就是下降之性。这是一般规律,但也有一种是先降后升,比如是乌梅,味道很厚,先进入人体,主降,但是后来味道淡了,又会升起来,这就是先降后升。当人的气都耗散在外时,很适合喝一些味道厚重的茶收敛降一下,比如普洱熟茶。当人过分收敛时,就要喝一些发散的茶,比如绿茶福鼎白茶,借助茶的力量平衡内在会很省力。
一个开福鼎白茶馆的茶友问我:“我每天和客人讲很多话,一天下来嗓子冒烟,再喝白茶却觉得更加口干舌燥,这是为什么,原本可以生津止渴的白茶怎么这个时候喝就不行了?”
喝茶,和自己当下的能量状态有关,如果大早起床无力,气机升不起来,你可以喝点生发的茶提下气,比如老白茶绿茶,但是如果说了一天话,喉咙都冒烟了,还喝白茶,就未必能帮到你,当然还和个体的虚实寒热有关。因为他会让你已经不足的能量更加耗散。福鼎白茶提气生发,但也主散。当气已经耗散时,再喝容易更无力,我曾迷恋白茶,喝到后来,虽然也挺舒服,但却是一种无力的舒服。学了中医后开始根据当下的能量喝茶,选茶就能更精准。真的没有一招鲜的茶,喝茶也要根据个体辨证。
 
现在是盛夏,气浮在体表,易散不易收。所以我最近在喝一些收敛沉降的茶,比如广东新会小青柑,泡得淡淡的,喝了就没有那么心浮气躁了。
小青柑的标配一般是用宫廷普洱做里子,外面的青皮,酸酸甜甜的,可以健脾化湿祛痰,很适合湿气重的夏天,他的糖类物质也可以防止中暑,所以是我最近的新宠。《本草经疏》:“青皮,性最酷烈,削坚破滞是其所长,然误服之,立损人正气,为害不浅。凡欲施用,必与人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用,庶免遗患,必不可单行也。”青皮导滞效果好,导滞容易耗气,所以吃完可以与补气物质同时进补。所以气虚之人喝小青柑,需要适量。
 
喝茶,交了很多学费,特别是医药费,还好交了中医学费,才走向了正道。陈皮这味药,能君能臣,自古以来在中药界很吃得开,江湖地位无可替代。因为药性极好,入脾胃肺经,以前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甚至还不费吹灰之力的治好达官贵人的乳腺顽疾,所以声名显赫。
陈皮味淡主升,普洱熟茶味厚主降,所以一组合,就很平和,其他的搭配,比如陈皮白茶,陈皮是生发,白茶也是升发,两者,没有互补,甚至口感都不太能相容。但是陈皮普洱小青柑却是无敌鸳鸯配。所以无论喝茶或者吃饭,甚至找搭档找对象,搭配的前提就是互补,以己之长,补己之短,如此就能阴阳平衡,不容易有偏性。中医的世界观就是阴阳平衡,就像参麦饮这个传统强肾的方剂,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搭配,一个主升,一个主降,一个固护中土,所以就很和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养育一方植物。广东是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广东人比较黑,看起来很干瘪,因为出汗多消耗大量津液,所以他们最爱煲汤,因此当地就会生长出能够很好收敛的陈皮。那江南苏州,小姑娘都很水润,加上骨子里的古典气质,整个城市很温婉内敛,所以他们的茶就是发散的,比如碧螺春,清香发散,就可以平衡过分内敛的偏性。老天都配好了,大自然自有平衡的法则。
喝茶也需要平衡,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能够根据自己当下的气机,再根据茶的气机,巧妙平衡喝茶,是不是更接近道法自然?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新会小青柑  普洱熟茶  陈皮普洱  福鼎白茶  宫廷普洱  碧螺春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个人对养壶和泡茶的观点
个人对养壶和泡茶的观点
普洱茶消费要看准门道
普洱茶消费要看准门道
紫砂茶宠介绍
紫砂茶宠介绍
紫砂壶喝茶的讲究
紫砂壶喝茶的讲究
五种最适合减腹部脂肪的茶
五种最适合减腹部脂肪的茶
紫砂壶与功夫茶
紫砂壶与功夫茶
怎样用茶垢来养壶
怎样用茶垢来养壶
一泡好茶注重于它的水温
一泡好茶注重于它的水温
日常生活中哪些癌可以通过喝茶
日常生活中哪些癌可以通过喝茶
茶叶的用处
茶叶的用处
中国茶道的最大遗憾之末茶
中国茶道的最大遗憾之末茶
普洱茶的历史与现场
普洱茶的历史与现场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