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相逢,错过,都是宿命。
人与人如是,人与茶亦如是。
遇上好师傅,三五个月就能喝懂白茶。
遇上不好的师傅,喝上十年,对白茶依然是错误的认识。
这么多人,进来瓜分一块并不是很大的蛋糕,自然会拼得头破血流。
为了抢得更多的蛋糕,许多人便会剑走偏锋,打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幌子招揽生意,发明一些神奇的理论混淆视听,把一些司空见惯的工艺,炒作为独家秘方,忽悠,再忽悠。
譬如“秘方白茶”。
有商家声称,我家的白茶,是用祖传秘方制作而成的。
言下之意,如此独家的秘方,还是几代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经历多少劫难,能留传下来,多不容易啊,你尝不尝?你买不买?
于是许多人,冲着这所谓的“祖传老工艺”,出于对老一辈手艺人的敬重和对传统工艺的珍视,慷慨解囊。
这一幕,村姑陈看来,多么地似曾相识?
曾几何时,在餐饮行业和保健品行业,打着祖传秘方的旗号,很多本是平庸的产品,获得了极高的营业额。
那些自诩为祖传秘方的商家,因为人们对传统的重视,利用人们的这种祟敬心理,赚得盆满钵满。
没想到这股风气,居然也流到白茶界来了。
村姑陈真的想问一问这位写文案的天才:你提倡的祖传秘方,是往白茶里加了盐呢,还是加了糖,或者加了王守义十香卤料?既然是秘方,那可以大概公布一下加了什么佐料吗?
难道这位伟大的广告文案,不知道白茶最推祟的、最本真的、最傲人的,就是它不炒不揉、晒干烘干,用最简单的方式所保留下来的最天然的养分吗?
这天然的口感,被你的“祖传秘方”一加,还真的是堕了白茶“天然去雕饰”的名头!
失去了“天然”这顶桂冠,等于令白茶失去了屹立于六大茶类之林的利器,等于拔掉了老虎最锋利的那颗牙齿。
“祖传秘方”,这种没有文化没有常识,只为了哗众取宠而生造出来的宣传语,简直就是依附在白茶身上的一颗毒瘤,若不尽早驱除,必将溃烂全身。
顺着“祖传秘方白茶”这个伟大的文案,村姑陈再带领大家脑补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一群茶农在家院子里晒白茶,这时候走过来一只老孔雀,骄傲在摇着尾巴,眼睛长到了头顶,神气活现地迈着步子。
老孔雀看了看别人家院子里晒着的白茶,眼睛里露出十分的不屑!
嘴里念念有辞:”你们家的茶没有我家的好!你们只是晒干和烘干,我家的可不同!我家是祖传秘方!祖传秘方你懂吗?就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晒茶方法!”
在场的人都没有理会它,大家都是邻居,谁还没有看到过谁晒茶吗?
从逻辑上来分析,老孔雀认为自己家的白茶比别人家的茶好,是因为自己家拥有“祖传秘方”,这根本就是个悖论!
福鼎做茶的人,谁家不是祖辈做茶的?
要说祖传工艺,那福鼎几乎家家都是祖传工艺,如此普遍的现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
把一个司空见惯的常识,做为宣传炒作噱头,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老孔雀家的茶,真的是平庸到了极点,真的是没特色到了极点,真的是缺乏炒作概念到了极致!
纵观福鼎白茶企业的宣传口号,那是百花齐放的。
譬如某企业的白茶,产自福鼎的高山产区,那它就会宣传自己的高山茶是如何的原生态,如何的环境优美,如何的无污染。
譬如某企业师承某传承人,那它就会宣传,自己家的茶是非遗传承人技法,工艺好,口感好。
譬如某企业制茶师工艺好,它就会宣传自己的茶口感如何好,香气如何好,滋味如何有层次有内容。
而一个企业,它既不是高山茶,也不是大师茶,也没有传承人做背书,也不具备有机茶的资质,它要卖茶,怎么办呢?
只能挖空心思去寻找一个概念,寻找一个既可以蒙得了人,又无伤大雅的概念。
于是,“祖传秘方白茶”,应运而生!
类似于“祖传秘方白茶”这样吓死人不偿命的宣传噱头,还有好多。
可以与之比肩的,村姑陈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过,比如“炭焙白茶”、比如“1992老白茶”,比如......
最好笑的是,那家大肆吹嘘自己“炭焙白茶”的小作坊,屡屡把“炭焙白茶”,写成“碳焙白茶”,一字之差,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炭,指木炭,煤炭和焦炭等。木炭,是把木材和空气隔绝,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
碳,是一种主要呈四价的非金属元素,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以金刚石和石墨形式),是煤、石油、沥青、石灰石和其他碳酸盐以及一切有机化合物的成分 ——元素符号C。
所以,这位以“碳焙白茶”为宣传噱头的始祖,您是想说您家的白茶,是用煤、石油、沥青焙出来的吗?
把金刚石和石墨混到白茶里,是会中毒的!
所以,下次再构造宣传噱头的时候,麻烦多查查书,免得再闹笑话。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