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断园居士在友人山居,泉茗为朋。喝的是什么茶,人家没交代,但景况不恶。晨推窗: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此番风致比周作人喝茶当于纸窗瓦屋更具风韵。
一直喜欢喝茶,有幸喝到天南地北那么多品种的好茶,前世修来的福气。四方之茶,异色异香异味而同乐。茶之乐,乐在隐逸,乐在闲适,饮啜间发现人生与自然的情致。写茶的风气古已有之。陆羽《茶经》后,中国多的是讲茶著作。一壶乾坤,茶天地里山山水水,一言难尽。
小书比大书好读,轻省。小文章比大文章好读,简洁。芥小纳须弥,一千字是我的长篇。这是旧作《手帖》中的一句话。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清人廖柴舟选古文小品,有序辞道得好:
大块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
中国文章之美正在此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欲辩的兴致早已没有了。文章的事,多说无益,一门有一门家风。齐白石清白家风,凝练如明人小品,最让人向往。
中国写茶的文章那么多,自忖写出了一点不同的地方,好坏不论。书中文字,皆由茶生长发芽。清水淡茶,一杯水,一团香,一片叶,以记实、回忆、想象、幻觉交织而成,与茶有关也与茶无关。
袁于令给《西游记》题词,开端即说:“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幻极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袁先生是我前世知己。
文章实难。近来写作,想说的话越来越少,行文越来越短,心到意到即可。琐屑的这样一本册子,怕是辜负了那一抹案头的茶香。平凹先生题签,祥夫贤友作序,冯杰尊兄插图,三美咸集,点睛之笔压卷压惊,有小儿得饼之乐也。
前几天见到几幅梁启超手书诗卷,墨迹苍茫,纸色苍茫,字字透着旧气,雄厚饱满,仿佛饮冰室的文章,又硬朗又温润。偶遇劫后的文采风流,大吉祥也。
老派人认为笔墨牵涉福祸,最忌讳不吉利的文字,怕一语成谶,坏了命途,这些我信。近年来,读书写作,喝茶吃饭,日子清闲,人生难得清闲。日子清闲一点好,文章清闲一点也好,作者吉祥,读者如意。
小集自2006年晚秋陆续写来,十年光阴过去。十年磨一剑,无剑可磨,且来磨墨。人磨墨,墨磨人,墨越磨越短,老了少年。
往昔读书作文,残卷孤灯,不离杯茶,以为休闲,故名《闲饮茶》。这是我“饮食三书”的最后一本。先前两部是《旧味》与《不知味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