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如是描述了人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诚如斯言。阅读所给予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的意义皆是不同的。就像泡盏茶一般,可体味不同的芬芳。
干而细小的茶叶“咚”地入水,叶片旋着展开;茶水由透亮逐渐变为棕黄的茶色,散着的浓郁香味与苦味交杂——这就是少年时期的阅读。我们降生于世,好似一杯白水。那一本本由薄到厚、由简至繁的书籍正如片片茶叶,充实了一杯简单的水,为其填色生香。这味道是浓烈的。“正是因为你读了足够多的书,建立了独立的三观,所以才不会轻易地被'鸡汤'所迷惑。”曾与友人质疑过一篇大火的文章,这席话醍醐灌顶般地点醒了我。我们所读的每段文字每个符号,都经过了主观意识取舍并最终凝华,使得这杯热茶的茶香足够充裕、“有底气”,所以让我们免受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迷惑。
待叶片轻飘飘地沉底,茶色微白茶水转凉;原本浓郁的茶香或已淡薄;只消一柱开水倾注,茶叶便立可翻腾重生——这就是中年时期的阅读。这味道淡而有味。像时间冲散了原有的韵脚,生活的琐事也会冲淡我们曾保有的热情。而这时某本书中的某句话,便可能成为只属于自己的金玉良言,像那注开水一样重新为整杯茶注入活力。此时的阅读已不在于量,而在于质。我们在这杯热茶中品茗旧味,汲取新香。“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我们通过阅读让半生的经历与之相互点亮,为尔后的日子添些历久弥新的茶香。
当杯沿已沾了些茶渍,茶水在来回的沏泡中辗转成为淡茶色;那杯茶大抵已不再浓郁,但满腔的空气皆带淡香——这就是暮年的阅读。一辈子的、值不值得铭记的事,都沉淀成了回忆,散发着跨越时空的清芳。这也许就是许多人暮年喜爱传记类书籍的原因,也许就那一句平淡的叙说,便可勾起无限的追怀和动容。这时的我们通过阅读,在墨香萦绕的字里行间,便可瞥见一生的倒影——仿若茶香满屋,令人流连。
阅读是始,是奠定一切的开始;阅读是泉,是推人前进的不断之泉;阅读是尺,是丈量一生悲欢的尺。阅读是一场终生的旅行,愿我们出走整生,归来也不负少年。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