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叶一菩提
1茶之形
茶,在成茶之前,就是一片树叶。类似于佛像,它在被雕琢之前,是一段木头,或是一堆泥土一样。因为人们有了佛心,把这堆泥土塑造成了佛像。茶也一样,这片树叶承载了华夏民族的茶心。茶叶最早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是佛教。茶能清心提神,帮助僧人坐禅修行。
中国人对这片树叶最早的向往,是认为它像一艘小船。人们都希望跟自己喜欢的人、敬仰的人在一起喝茶,中国俗语有句话叫“百年修得同船渡”,在一起喝茶,是多年修得的缘分,寓意“同舟共济,共饮一杯茶”。佛理说:一叶一菩提。一片茶叶里蕴藏着博大的菩提智慧。
清茶一盏清清白白
2茶之色
茶一入世,便与君子结缘,二者内在真淳厚朴,外在中正平和。古代文人士大夫,桌案上都会摆着一杯清茶,以此反观自己:是否为人清白,为政清廉。这是中国人最早希望通过一杯茶,达到内心彼岸的一种诠释。
自清自省自觉开悟
3茶之香
苦尽甘来方得气度
4茶之味
如行者跋涉万水千山之后,方得“一览众山小”之淡定,如英雄历经世间苦难后,方得“任尔东西南北风”之坦然。人们借茶的滋味,警醒自己:人要有茶的气度,愿意先去感受苦,才会等来甜。
微醺之态是为超脱
5茶之气
茶气,类似“韵味”、“能量”之说。茶气,通俗来讲,就是喝完茶给身体带来的反应。在唐代卢仝的《七碗茶歌》里提到“六碗通仙灵”,这是对茶气的最高褒奖。“通仙灵”就是茶给人带来的微醺的感觉,这是人在降低血糖之后的倦怠感,自在感。
宦海沉浮的苏东坡,爱琴诗书画,更爱茶,“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他更多是把饮茶作为一种淡泊超脱的生活方式来追求。中国人借茶,可以放松自己,得到自在,让自己的心灵得以超然于世俗之外。
超越于口舌之欢,在当下这个物欲过剩、名利过剩的时代,茶已渐渐趋向人们的心灵诉求与民族文化诉求。谈论的话题已不仅仅是“茶好喝与否?”“昂贵与否?”或“是否有面子?”;而是“喝茶开心与否?”“幸福与否?”或“茶给心境、思想是否带来改变?”。
真正温暖华夏文明的是:茶给我们的精神带来的慰藉。茶能提升我们的人格,使我们的心灵超脱世俗,以致达到内心的彼岸,悟得“当下满足”的一种幸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