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来勐库,是为一本书而来。
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一本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茶之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勐库大叶种都在普洱茶领域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计划经济时代,勐库源源不断为几大国营茶厂输出优质原料。2000年后,普洱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重心偏移向西双版纳,勐海料、易武料风头正劲。但在大小厂商心目中,勐库大叶种依然是高端拼配茶品不可或缺的“味精”。勐库作为云茶核心产区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近百幅彩色插图,304页厚度,可以180度打开的露脊装订,精美的图文排版……扑面而来的浓郁油墨味中,忽然有了久违的纸质阅读快感。
茶文化学者 周重林
用双脚丈量出来的“勐库茶叶地图”,第一次把冰岛、那蕉、坝糯、丙山、小户赛……这些熟悉或陌生的勐库山头拉近,曾经的皇家“贡茶”,或是大雪山脚下的茶叶秘密、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勐库大叶种的来历,书中都可以找到最可靠的答案。
8月12日,双江举行的《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首发式上,曾为周重林担任向导的布朗族茶农受邀登台。在主持人一再要求“讲两句”鼓励下,他有些腼腆地接过话筒:“我们种茶,你们做茶。我们需要你们,你们也需要我们。”台下响起了久久的掌声。
弘益大学堂校长 李乐骏
是啊,如同茶树需要合适的土壤,写作者只有把双脚踩进泥土里,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接地气的作品。这一次,《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做到了。在写作地首发这本书,也充分显示出创作团队对勐库这片厚重土地的深深敬意。
以本书的《后记》里一段话作为结语:“茶园里,儿童在嬉戏,大人在采摘,祖先的灵魂就在他们身后……给予茶树的不只是雨水,还有汗水,要多少双手才能抚摸出这宛如垂柳般的枝条?要流多少眼泪,才可以搀扶着走完那片茶林,让那些灵魂得到安息?而我们,要多少杯水,才能品出以雨水、汗水,以及泪水结晶而来的那一片茶叶?”
勐库的故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