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有590名朋友,茶商以及茶客至少占据了四分之一。茶商的朋友圈喜欢发些什么内容呢?说实话,大多数时候就在发和茶有关的东西。比如做雨林的代理商经常发雨林的视频或者雨林的茶,做英九的,最经常就是发自家厂商的活动等等。当然,各茶商还喜欢普及茶叶知识。
“茶叶里面有什么?”“茶叶,人体器官的保护伞”……这类六大茶都通用的文章在茶商和茶客中流传得最广,有些茶客还特别喜欢分享喝茶长寿的文章,不仅在朋友圈里发,也发在爱茶微信群里。
他们还会经常发新品推出的时间和品鉴时间。大多数时间去茶庄喝茶,他们告诉我的是这茶有多好,喝起来如何如何。也真只有少数茶商会很坦诚地说,某款正在品的茶的缺陷在哪里。
茶,其实就是一种饮品。意外的是这种饮品虽然有农残标准,但现实中我们却没有发现这是强制性的。百度一下新闻,你可以看到很多有关茶叶农残超标的消息,“实验表明茉莉花茶农残最多倒掉头泡茶帮助不大”等类似搜索结果不在少数,还有消息称“从8月25日起,欧盟正式提高对中国产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等等。
“出口日本的茶,是最好的。”一名茶商说,因为日本对农残检测非常严格,出口前递交抽样检测报告,货到了日本之后还要进行检测。
“为什么我们买的茶叶却没有农残检测报告呢?”这个问题我问了很多茶商。
一名福建安溪的茶商告诉我,不可能。这是因为出品铁观音的安溪有很多小作坊,如果每批次的茶都要进行检测,没有人愿意。
佛山茶协的一名会长告诉我,珠三角只是终端销售,农残的检测还真需要源头才能做。
也有一名茶商直言,如果需要检测,可能很多茶叶都上不了架。
我相信很多茶叶是好的,不存在农残的问题。但,为何只是出自茶商的口,而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来证明?国内没有要求市面销售的茶叶需强制农残检测,这或许也是很多进口茶叶的包装或者茶品内部不张贴农残检测报告的原因。这个月我以买家的身份参加了香港茶展,我发现台湾的厂家能够做到把检验报告放在包装盒里,但也仅限于在香港,因为在内地我也喝过不少台湾品牌的茶,里面没见过什么农残检验报告。
今年的茶其实没有去年好卖,大益的产品降价了,也开始做袋泡,这直接冲击了二三线品牌茶的销量。白领们看着每天报道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希望自己吃喝的食品是安全的。我很不明白为何大陆的茶商就不能再迈一步,把每批次农残的检测报告告诉消费者。
我不希望以后去香港的时候,大家除了带奶粉,还需要带茶。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