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各种文学体裁、文学门类中,对联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也最具特色,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与传统的格律诗有着深厚的渊源,一首律诗的颔联或颈联,往往都是合乎规格的对联。古时的文人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它,他们写出的诗拈出一句来又何尝不可说是“联”呢!照这种说法,华夏大地上的“联”可谓多矣,其中有关茶文化的茶联,尤其是历代传诵不衰的佳诗名联,每一副都堪称文学精品。
古代,诗中已成茶联的最早要算是西晋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中一句“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了。唐代颜真卿等六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陆士修的一句“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将其挂于自己茶室门口,相信来往之友朋定多了几分雅韵。联中虽无茶,却由“泛花”让人更多一丝遐想:高谈阔论,清言为尚,入我室内,一杯泛花,二位知己,三盏入腹,四体舒泰,五经闲读……何其快哉!诗圣杜甫,生平亦写有不少茶诗。后有尊圣者取其一句“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重过何氏五首》),悬挂于茶室书斋之上,此人定是喜爱独自品饮之谦谦雅士。闲坐室内,观窗外云卷云舒,夕阳返照,光纳我居,春风和煦,邀之同饮,云间色泽倏忽异变,春风似与之共舞。
醉耶?兴耶?茶茗之力,不亦大耶?唐代诗僧齐己的一句“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则又多了几分山林之人的色彩。将茶汤色泽比作是残阳余晖,心境似乎又绵渺了些,在这副茶联身上多少找到了李商隐的那首《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影子了。
宋代茶诗中亦有人选出其中的佳句以为茶联,高居宋代诗句茶联之首的是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前半句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后半句出自《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两句信手拈出,浑若天成。此联昔时挂于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另一位宋代大诗人陆游因茶诗写得多,因而其中被人选出以定茶联的也多。“客抱琴来聊论茗,吏封印去又哦诗”(《岁晚怀故人》),一幅闲云野鹤之图景,可又有几人明白此联所藴之情怀。正如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诗人一生为收复北方失地而奔走呐喊,献计献策,只是南宋朝廷却对他那颗救国之心置若罔闻。屡遭打击之后,诗人的愤激之情无以表达,鼓琴煮茗遂成了他聊以遣怀之首选了。诗人联中故作豁达沉寂状:抱琴论茗,封印哦诗,但事实则未必如此的潇洒了。
明代茶联已大行其道,渐与茶诗各走一途,因而从诗中引出茶联者较少,而由书法家刘炳森所书,挂于西子湖畔“莠翠堂”茶馆的一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则是出自明代诗人陈继儒的一首茶诗《试茶》,但此茶境却非一般茶馆所能做到:“茶自峰生”尚且好办,只需买茶时特加注意挑选就是了;“泉从石出”,却是要难倒许多英雄汉了。可真要在闹市茶馆中品得一杯好山泉茶汤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了。同为西子湖畔的典雅茶居,“茶人之家”的一副茶联则更是一座皆惊呢——“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看到这副茶联,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即是该联出自卢仝“七碗茶歌”,其实不然,该联出自清人郑清之的茶诗。不过,意出“七碗”却是毫无疑问的了,诗人所写联句,意境深邃,写饮茶的情趣,甚至夸张到了可以使人成仙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