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人、名家、诗词文学大家对饮、共品茶味隽永......
苦
李清照《鹧鸪天》言:“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甘
陆游《喜得建茶》:“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
梅尧臣《尝茶和公仪》:“汤嫩水轻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苏轼《道者院池上作》:“井好能冰齿,茶甘不上眉。”
北宋蔡襄《茶录》言:“茶味主于甘滑,唯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言:“夫茶以味为上,甘香重滑,为味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其味醇而乏风骨者,蒸压太过也。”
茶重味,“以味为上”。一般而言,茶之“真香灵味,自然不同”,但啜苦咽甘,才是茶之美味,因此宋徽宗才认为茶味之全者在于“甘香重滑”。
明代罗廪《茶解》言:“味,以甘为上,苦涩斯下矣。”
明代程用宾《茶录》言:“甘润为至味,淡清为常味,苦涩味斯下矣。”
明代张谦德《茶经》言:“茶味,主于甘滑,然欲发其味,必资乎水。盖水泉不甘,损茶真味。”
鲜
蔡襄《北苑茶》:“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投进英华尽,初烹气味真。”
明代屠本畯《茗笈》言:“茶色白,味甘鲜,香气扑鼻,乃为精品。”
明代许次纾《茶疏》言:“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并且进一步以女子喻茶,说:“初巡为停停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
真
刘言史《与孟郊北野泉上煎茶》:“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明人论茶味,以“真”为美。茶贵真,强调真香、真色、真味。
明代张源《茶录》言:“味,以甘润为上,苦涩为下。” 又曰:“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经点染,使其失真,如水中着盐,茶中着料,碗中着果,皆失真也。”
清
洪希文《煮士茶歌》:“器新火活清味永,且从平地休登仙。”
朱谏《雁山茶诗》:“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
唐代裴汶《茶述》言:“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
明代朱权《茶谱》言:“杂以诸香,失其自然之性,夺其真味;大抵味清甘而香,久而回味,能爽神者为上。”
清人汪士慎《武夷三味》诗:“初尝香味烈,再尝有余清。烦热胸中遣,凉芳舌上生。”
宋人苏轼有词:“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茶是清茶,事是清事,欢是清欢,闲是清闲。
灵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言:“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欧阳修《送龙茶与许道人》诗:“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色。”
好茶首先应该是干净的茶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