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饼为什么要醒茶?】
@应顺并蒂莲:普洱茶饼为什么要醒茶?喝普洱茶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一饼茶撬开后,在随后的品饮过程中会感觉到越来越好喝;一饼茶喝完后,再开一饼同样的茶感觉没有前面的好喝,但喝着喝着又好喝了。这种差异其实就是醒慢慢的醒茶过程,所以会感觉越来越好喝。
众所周知普洱茶可以长期存放,而且越陈越香。普洱茶压制成型后十分紧结,茶体中几乎没有空隙,包装也十分严密,单饼包装后要整提包严,然后还要整件签封。在长期的存放过程中,茶叶在微生物和湿热作用下一直在慢慢的转化、分解、氧化、聚合、络合。
在密闭、紧压、缺氧的环境下,紧压茶在转化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中间体。这些中间体在开放环境中撬开后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其转化速度是很快的,也许可以达到正常储存时期的若干倍。就像一盆炭火,上面有灰烬盖着,你可能都不知道里面有火。但只要你将上面的灰烬去掉,就会立刻散发出光和热来。所以醒茶会起到加速转化的效果。
普洱老茶经历过过长时间的存放。有些老茶不是在标准的仓储状态下存放的,所以有些仓味、潮味、闷味、泥腥味、土腥味、木头味等不正常的异味在所难免。这些老茶喝前通过醒茶可以散发掉部分异味,喝起来更加纯正舒适。
【有关手工】
@老班章古树茶:手工,是做茶经验和做茶态度的完美结合,一样的鲜叶,在每个做茶师傅的手里,都有属于自己认为可以的出锅时间,有多少双手就有多少个不同,茶靠拼配在初制环节的工艺拼配,被发挥到淋漓尽致,机器对于普洱茶来说,只能是灾难,是把所有鲜叶的不同,直接统一扼杀在“冷冰冰”的无知机器里!
【做茶学问】
@newyang:我们常说看天做茶,看茶做茶,是从技术层面来讲。实际操作起来还有很多要看的,比如民族不同,脾气和习惯就不同。拉祜族的距离感很强,前几年老人和小孩见了生人都会躲。哈尼族不给女人分地,但布朗族是男女都分,一小块地可能归好几户人家,做起来特别麻烦。做茶还得看寨子,有的寨子茶农主要卖鲜叶,有的自家做了卖干茶,还有的春天卖鲜叶,其他季节卖干茶。
【陈皮加熟茶】
@看山茶谈:小青柑是在青柑新鲜湿润的状态下装入普洱熟茶的,它们一起经过干燥及长期的并置陈化,会进行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这就是独立制作的小青柑优点所在,但毕竟小青柑流行时间短,以前保留下来的陈年老青柑又少之又少,一般茶友确实难找到的,而新的青柑一般采用新的宫廷和新的青柑,因此口感比较刺激(有些茶友肠胃不好会有不适反应),功效也不如老茶老陈皮好,如果能买到好的干仓陈年普洱熟茶(也可以是熟茶饼撬散)和真正老的陈皮,把他们拌在一起装入同一个容器中(能有少许透气为宜,专用的紫砂罐和紫陶罐更佳)让它们互为融合渗透,需要时取出青柑和陈普适量或泡或煮,都是极好的,特别是烹煮,滋味和功效都不是新的小青柑能比的,冲泡和烹煮时也可根据自己的口感灵活调整陈皮和普洱熟茶的比例。
【大隐】
@不安分的anya:假期特地去了一趟淮海中路的《大隐书局》,声名在外,言过其实。书很少,地方很小,略显拥挤。说是书局,倒不如说是茶室,小资噱头十足,迎合文青的口味。一杯茶80元朝上,一块直径5cm的月饼,切成四等分,但切得相当粗糙,还有月饼屑黏在盘子上。卫生间并没有及时打扫,小包房里不时传来很大的说话声起哄声。所谓大隐隐于市,闹中取静,荡涤心灵,不过是个噱头,倒不如一般商场里的咖啡吧。
【恺庐】
@我爱wanglihong:宽窄巷子里已存无几的老宅子,据说老蒋曾经来过的地方,如今是个茶室。因了大门是斜的,小院隔开了外面的喧嚣,就连同一门内的三大炮的锣鼓声都不是很响;又因如今的经营者是个文化人,把院子整理的淡雅幽静却又不失风韵,有书有画,有花有草,盆景古树伴随茶香,清瓦古砖留于椽柱之间。坐在这里很难感觉到自己是身处熙熙攘攘的闹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