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入正题之前,做个简单提示。关于夏天生茶不好喝,会发酸的解释:在高温和高湿的情况下,发酵进行较快,香气会低沉。类比熟茶的发酵过程,在人工发酵的第一阶段,青毛茶会发酸,长白毛;红茶的发酵过程里,在某个阶段也会发酸;过了这个时期,在秋高气爽的时候,茶会恢复正常。
进入今晚的正题,解构普洱茶。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把普洱茶的本来面目解构出来给大家,一直是大滇的使命。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各位热情茶友的诸多问题,大滇充满了无力感。为什么?为什么?……诸多的为什么让我无法回答。其实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它本来就长成这样。茶树的生长依赖于土壤,树种、气候等诸多因素,无法用统一的规则来解释。存在,即是合理。而为了解释它的存在,牵强的去找原因,是大滇所不为也。也因为这样,有了大滇夏令营的举办。
一 信事实,信自己
在大滇的学茶经历里,有一个重要的结论:什么样的老师,都比不过实践,比不过事实本身。对着茶树,什么样的大师都会变得无力。正宗的鲜叶,经过正确的加工,成为毛茶,经过正确的压制、干燥、成型,这样的一饼茶,无需经过专家或者权威,证明是老班章或者是麻黑;因为它本来就是。因为亲眼看着采摘,看着制作,熟悉它的味道;亲自体验它每一年的滋味变化,你会因为某人说它不是正宗的而怀疑自己吗?某些专家甚至根本没有到过茶区就妄言不是大树,或者断言某茶区根本没有大树。所以,大滇提倡有条件的茶友亲历茶区,看看实际情况。真相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利益冲突的缘故使得普洱茶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是大大扭曲的。
二 古树茶的大量存在,是事实,也无需假冒。
对古树茶持有疑义的许多茶友,第一感觉是觉得稀少珍贵,不易得到。可是当你面对着数千亩、上万亩古茶树林,以及几十户人家的时候,你作何感想?由于山顶居住人口极其稀少,而茶树资源非常丰富的时候,我们甚至看到了许多茶树根本来不及采摘,何需假冒?供不应求是事实,然而供不应求就会产生假冒?至少在某些山上,这不会是事实;因为瓶颈是劳动力不足,而非产量不足。我们看到了在山上,古树茶没人采摘的情况;当然,台地茶、小树茶更加没人采摘了;而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当然,什么茶都有人采摘。
三 特别实例,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并存的例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