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普洱江湖八大门派

时间:2018-07-12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计划经济年代四个定点生产普洱茶厂家,除了普洱茶厂名气逊色以外,其他三家以下中大之名横行2004到2007的普洱茶疯狂时代。 一、大厂派 计划经济年代四个定点生产普洱茶厂家,除了普洱茶厂名气逊色以外,其他三家以下中大之名横行2004到2007的普洱茶疯狂时代。2008年以后
计划经济年代四个定点生产普洱家,除了普洱茶厂名气逊色以外,其他三家以“下中大”之名横行2004到2007的普洱茶疯狂时代。
  一、大厂派
 
  计划经济年代四个定点生产普洱茶厂家,除了普洱茶厂名气逊色以外,其他三家以“下中大”之名横行2004到2007的普洱茶疯狂时代。2008年以后,下关中茶不复当年,大益一飞冲天,飞出了中国茶界的一段大牛行情。2009年,中茶背靠中粮集团这棵大树,以新中茶的面目重新出现。中茶能改变目前大益一家独大的局面吗?
 
  “下中大”的辉煌是神话年代的产物。我们回顾一下2003—2007年的普洱茶神话,受益最大的无疑就是这三家茶厂。2003年,港台普洱茶热登陆大陆,这时广州芳村茶商、东莞的民间资本纷纷闻风而动,转来炒作普洱茶。2003年之前,云南生产普洱茶的不过几十家。当时新茶不赚钱,要摆上至少三四年卖才赚钱。建厂历史悠久,拥有老茶资源的大厂自然最受茶商欢迎,港台商人纷纷经销大厂茶,或者定制大厂茶。而在港台炒上几万元一片的茶,大都是国营大厂出的老茶。2003年起,广东资本进来炒普洱茶的目的就是想赚快钱与大钱,而当时市场上形成的共识就是炒“下中大”的茶来钱快。因此,大家都来经销大厂茶,最开始是向港台商人进货。等到广东茶商稍微熟悉了普洱茶市场,就不愿意当港台商人的二道贩子,而直接跑到云南产区找大厂进货。而且这些茶商手里不像港台商人有老茶,于是他们就抛弃“存新茶,卖老茶”的游戏规则,转来炒作新茶。于是,在广东资本的推动下大厂茶的价格节节攀升,供不应求。到了2004年,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相继改制,这又变成了一个炒作的绝好题材股。一是改制期间,大厂在做调整,产量锐减,下了订单的茶商往往拿不到茶;二是宣传改制前的茶是绝版茶,将来升值空间巨大。巨大的市场需求(投资获利需求),不断挖掘炒作的题材,大盘商有节凑的放货,导致了“下中大”的虚火越烧越旺,一直到2007年4月下旬崩盘为止。
 
  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不下去了,到了2008年,三个前国营大厂的生存都很艰难。这时当年的改制是否彻底就决定了这几家厂未来能走多远。大益的改制是最彻底的,由熟谙市场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外来团队接管,带来了系统的行业外的成熟运作经验,使得大益不但很快摆脱危机,并通过在央视投放广告的品牌放大效应,成为普洱茶界的第一个大众品牌。而下关的改制走的是内部管理层集体持股的方式,实行的是专家治企(指的是由茶界的资深人士管理企业),玩的主要还是传统的那一套,属于换汤不换药的改制。到了2008年,普洱茶行业进入了专业化运作阶段,对团队的运营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时的下关开始变得碌碌无为,与大益的差距越拉越大。
 
  而中茶一直是个异数。2006年中茶恢复生产,一时有王者归来之势。但令人遗憾的是,中茶采取了贴牌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大量良莠不齐的产品涌现市场,极大透支了中茶的信誉,被许多人归为普洱茶崩盘的最大罪人。毕竟中茶家大业大,背靠中粮集团这棵大树好乘凉。经过2008年的休整,2009年中茶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带给了茶界许多期待。中茶的最大优势乃在于,资本与产业链控制、多产业资源共享的优势。在产业资源共享方面,可举商超的例子,中茶可随着中粮旗下牛奶、食用油、米等产品与商超渠道进行统一谈判降低其渠道门槛,同时也将进入中粮旗下专卖店销售。“中茶汇”也是中茶的一大制胜法宝。中茶公司不但生产普洱茶,也生产绿茶乌龙茶等其他茶类,一年的销售额高达十多个亿。这些不同品种的茶叶可以精选出来,在“中茶汇”里进行售卖,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二、外来实力派
 
  他们是外来者,都有响当当的主业,做茶不过是其产业链的延伸,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他们无意在传统方面挑战大益的权威,而是把普洱茶当成了一块创新的试验田,跳出茶叶茶叶就是他们行走江湖的最大武器。外来的和尚能念好普洱茶经吗?
 
  普洱茶界的巨头都集中在云南,其分别是大厂派与外来实力派。2008年前,龙润、柏联就进入了茶行业,一个高举“用制药的理念做茶、要做快消的茶”,另一个意欲打造普洱茶庄园。而七彩云南比这两家做茶都要早,其在旅游卖场卖茶好多年了,但其正式发力普洱茶行业也是2005年以后的事。2008年以后,天士力与云南白药相继进入普洱茶行业,打的都是健康产业牌。
 
  这些外来的巨头,以创新作为利器,能念好普洱茶经吗?对于创新应该这样看,这是一个需要创新而产生创新的时代。幸运的是,普洱茶经过2003—2007年的蓬勃发展,普洱茶的知名度很高,有许多以前不喝普洱的人可能对普洱茶有兴趣,但其不一定能接受传统普洱茶的口感与品饮方式。另外一方面,普洱茶作为一种功能饮料,对人的身体确实有很多益处,很多人喝普洱可能就是冲着保健价值而来的。在品饮方面,主要是两个方向的创新,一是针对喝茶人群,这些人喝惯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让他们一下子接受普洱茶有困难,那么可以变通一下,改变一下普洱茶的传统工艺,让其口感接近上述茶类,这就是普洱茶绿茶化、红茶化、乌龙茶化,让这些不喝普洱的茶客转化普洱人口。二是针对不喝茶的人群,比如咖啡人群、可乐人群等,这些人以年轻人、外国人为主。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深度改变普洱茶的形态,推出能满足其需求的普洱茶,比如可以生产普洱奶茶、普洱饮料等时尚快捷的产品。在健康方面,对普洱茶的功效进行基础科研,并研发适应不同人群的健康茶,比如针对瘦身族的、养颜族的,将普洱茶做成大健康产业。
 
  当然,创新远不局限于产品形态方面,在渠道、基地建设、仓储、品牌理念、科研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传统行业有着顽固的边界,创新就是打破固有边界,进行行业拓展的一大利器。创新是需要成本的,是需要坚持的,行业外的实力派企业纷纷投身普洱茶的创新领域,是一件大好事,这能极大拓展普洱茶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激活普洱茶的潜能,让其走得更远。
 
  三、快消派
 
  他们是快刀浪子,信奉刺出封喉一剑在于拔刀要快。慢慢的喝茶,他们无法容忍,他们恨不得普洱茶变成茶粉、茶膏、茶饮料直接飞进消费者的嘴巴。拿掉那些慢生活的道具,让普洱茶变得方便、快捷,能在商超里让消费者很方便的买到,并且立马喝掉,这就是中国茶叶的快消梦。他们的梦想能实现吗?在梦中可否像小李飞刀那样例不虚发!
 
  也许没有单纯的快消派。在2007年之前,可能有单纯的快消派,那就是龙润。但到了2008年以后,传统与快消已经成为茶企的一种常规选择。传统茶是每个茶企必须做的,包括曾经高举快消大旗的龙润也是非常重视传统市场的开发与维护。而快消呢,很大程度上是茶企的一个备选项,做与不做是根据茶企的自身条件与战略选择来决定的。现在我们看到,没有实力的厂家很少碰快消,而有实力的厂家不管是传统的大益,后来的实力派七彩云南都在进军快消市场,将袋泡茶作为自己市场的一个战略支点。
 
  由此看来,做快消确实是个费钱耗时的活,面对一个残酷的竞争市场,实力不够的话就不要轻易出手。
 
  但蒙顿贡润祥是快消市场的异数。他们是做茶膏的企业,创造了这个细分市场的奇迹。也许做快消从新的细分品类切入更容易成功些。与其在主战场削尖脑袋与别人竞争,不如开创一个全新的品类,我就做这个新市场的老大。茶膏是新品类的胜利,是蒙顿贡润祥进行差异化营销的胜利。但问题是,开创一个新的品类谈何容易,最大的问题是,你的创新不一定就是消费者的新需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蒙顿贡润祥可望而不可学。
 
  四、古纯派
 
  营销就是卖不同,卖稀缺。普洱茶产量严重过剩的年代,古纯派乘势而起。我虽然是普洱茶,但跟那些台地茶不一样,请记住我的名字叫“古树纯料”,是土鸡里的金凤凰。从茶区到山头到山寨到单株,没有单纯只有更纯,100年古树、500年古树、千年古树,越来越古。为了追求山中一片纯料的树叶,无数茶商乃至茶客掀起了普洱茶区空前的地理大发现,每一个寨子、每一棵茶树、甚至每一片叶子,都被探寻,被记录,刻下某某到此一游,版权属某某所有的记号。我们知道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是伴随着狂热的淘金热的,古纯派开启的云南茶山地理大发现,也开启了普洱茶小众市场的淘金热。金子还能淘多久,古纯还能走多远?请让我们拭目以待。
 
  古纯跟快消一样,现在成为了大家的普遍选择,跟快消不一样的是,一直存在着纯粹的古纯派,其坚持非古纯不碰。早期的古纯派,犹如深山里的布道者,他们放弃城里舒适的生活,常年深入易武班章冰岛,每年只做春茶秋茶两季古树茶。这些“布道者”在2009—2010年赚了不少的钱,于是在2011年全民跟进热炒古纯茶,不管是小商人还是大厂,都开发了古纯系列产品。问题是名山纯料有限,大家都在做名山茶,纯与不纯只有做者自己知道了。
 
  谈到古纯,就要面对古纯与拼配之争。其实这是关公战秦琼的事,因为两者都有需求,都应对着不同的细分市场,做古纯还是拼配,是企业战略选择的问题,喜欢古纯还是拼配,是消费者的个人偏好问题。从发展趋势来看,古纯的利润虽高,但做的人太多,尤其是大资本的介入,原料争夺战愈演愈烈,名山茶价格飙涨,让很多商家苦不堪言。古纯的出路有二,一是继续坚守名山茶阵地,不断提高自己掌控优质原料的能力;二是寻求突围,向还没有炒热的茶山延伸,向拼配茶延伸,向生态台地茶园延伸。
 
  五、港台派
 
  他们是普洱茶的先知,在大陆人普遍还不知道普洱茶为何物之时热情地传播普洱茶的知识。他们一手拿着福音书进行普洱茶的启蒙教育,另一只手拿着算盘,不断拨动珠子计算着自己的商业利益。从来没有单纯的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文化传播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港台派让人佩服的就是将大师与商人的身份融合得很好,拿捏地恰到好处。你可能会质疑他们提出的观点背后的商业动机,但别忘了如果没有当初港台文化茶商的摇旗呐喊,也就没有普洱茶今天的故事。问题到了今天,港台派还是普洱江湖的主流吗?
 
  对于普洱茶,台湾人的最大贡献在于普洱茶文化的奠基,以及深入云南茶区传播先进的制茶理念。普洱茶原生态价值的挖掘跟台湾茶人有莫大关系。云南有两个知名茶企,昌泰与永年在江湖上的扬名立万,都是跟港台人的深度介入分不开的,可谓港台与内地合作的典范。其对这两家云南茶企的贡献主要是三块:用古法制作古树茶古树纯料拼配技术、仓储技术。尤其是昌泰,在长达数年之间,可谓港台大师的集中营,各路大师带着各自做茶的理念来到昌泰,用不同的选料原则、拼配与仓储技术做茶。昌泰得以观摩不同的风格,融会贯通最终形成独特的昌泰风格。我一直以为两岸三地合作的典型就在昌泰,其也因为善于学习各地的精髓,一度成为云南茶界发展最迅猛的民营企业。
 
  香港人的最大贡献在仓储,创造了大名鼎鼎的港仓。后来的大马仓、东莞仓都在效仿香港仓进行存茶。而昆明的干仓也是为了与港仓普洱争夺市场而产生的。说来好笑,第一个干仓茶与干仓的概念也出自香港。88青的故事,带有江湖传说的嫌疑,但不管怎样我们溯源干仓茶只能从88青说起。在2004年前后,一批无意中干仓存放的茶,投放市场深受欢迎,价格迅速飙升,宣告了港仓茶受到排挤,干仓茶大行天下的时代的到来。为何如此,因为老茶与仓储技术都掌握在香港人手里,广东与云南的茶商作为后来者,只好另辟蹊径,抓住干仓概念刚兴起的机遇,通过大力宣传,将湿仓茶说成是霉变的茶,老茶都是来历不明的,提倡消费者买新茶,并进行干仓存放。干仓概念的出现,对香港茶商的冲击很大,其迅速沦为普洱茶的边缘角色。
 
  但香港毕竟是传统普洱茶的大本营,有着上百年的雄厚积淀。虽然,市场上充斥诋毁老茶的声音,很多老茶也确实来历不明,但要喝真正的老茶还得去香港。因此,香港在新茶方面虽然无法与大陆竞争,但仍然执老茶市场之牛耳,赚取了普洱市场的暴利。另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普洱茶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告别了疯狂与偏执,日益变得理性。行业从业者也在反思新茶的局限,从201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厂商,重视起仓储建设起来,甚至将其上升到仓储品牌的高度。昌泰、七彩云南都在发力仓储品牌,东莞的收藏商也在由业余收藏转向用专业仓储藏茶。这样一来,大家就会深入研究各种仓储知识,比如干仓港仓各有什么优缺点,不再一味排斥港茶。必须承认,在仓储的技术方面,香港集数十年经验之大成,在普洱茶重新重视仓储的今天,香港派将迎来更多的江湖地位和话语权。
 
  六、海外派
 
  普洱茶在海外从来就不寂寞,我们可以说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洱茶在日本、法国的风光,一个叫甘普尔的老头让欧洲见识了普洱茶的神奇魅力。21世纪以来,普洱茶风行韩国、马来西亚,大马仓也继香港仓之后与东莞仓、昆明干仓一起名震普洱江湖。今年,我在昆明金实茶城看见一个美国老外在租铺面卖茶,据说生意很好,都是卖给美国人喝的。海外市场离我们很远,但海外茶人离我们很近。他们长期在云南的潜伏,是否会像昆明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起了外国人喝普洱茶的风尚?
 
  怎样开拓海外市场,我以为龙润茶的定位很好:立足本土,入乡随俗。当然,如果是外国人来卖普洱茶就更好了,这样才能彻底的入乡随俗。这些年,我们在茶叶批发市场,在茶山看到了很多老外的身影,他们对普洱茶的执着甚至超过了绝大多数云南茶人。很多在云南做茶的外国人,已经把自己当成半个云南人,甚至在云南娶妻生子,成为地地道道的云南人。韩国人金容纹就是一位2003年起就扎根云南做茶的茶人,足迹遍及易武景迈茶山,据说其是最早做冰岛茶的一批人。谈及韩国市场的开拓,金先生认为,韩国喝茶的人口不多,主要原因是韩国社会节奏快,大家希望喝方便、快捷与健康的饮品,所以咖啡与鲜榨果汁大行其道。普洱茶要在韩国普及,必须去掉更多的文化外衣,改变自己的产品形态,主打方便与健康牌。
 
  确实如此,老外喝茶跟中国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茶征服英伦,其实是被英国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成了地道的英国茶。17世纪的英国人没有选择中国茶的主流——绿茶,而是选择了红茶。并且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清饮方式,加奶加糖,做成调饮。这还是中国茶吗,只能说是英国的茶。普洱茶在法国的热卖也是如此。上世纪70年代,法国人甘普尔是将下关沱茶当成药引进法国的,不是放在食品店卖,而是放在药店里卖。甘普尔对普洱茶的最大贡献乃在于,分别在法国与昆明组织了普洱茶基础药理研究,用实证的方法来解释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其研究成果一公布,在欧洲引起不小的轰动。浪漫的法国人,更愿意接受经过科学检验的东西,从此沱茶打开了法国市场。
 
  “科学普洱”是普洱市在2007年提倡的,但其最早的实践者却是甘普尔这位法国人。这就让我想起,很多宗教的推广,其创始人比如释迦、耶稣都会显示神迹(特异功能),以此来招徕信徒。而世界上三大饮料的传播,也混杂很多不可思议的神奇故事。神奇就是普洱茶的最大广告,实证就是普洱茶的最大口碑。先用广告吸引眼球,然后用口碑留住并不断扩大普洱茶人口。这是普洱茶在港台,在大陆,也是在海外屡试不爽的一大法宝。
 
  七、网络派
 
  他们是普洱江湖最新崛起的神秘剑客,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用剑花编织了一道漫天商网。2003年以来,普洱茶的发展历程其实是被港台人文化,然后被普洱市科学化,被互联网技术化、数据化的过程。短短数年之内,普洱茶就从原始的农耕文明走到数字化生存时代,其穿越之功夫让人叹为观止。马云让无数人从草根变成大牛,这里面就有书呆子、新购、思普的身影,马云也让曾经傲慢的品牌商低下高贵的头颅纷纷触电,这里面就有普洱茶界最牛的大益。在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将要进入物联网的时代,曾经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网络派的高手将要怎样出招?
 
  说起网络派,必须指出他们的出身很低微,曾经的草根抓住2007—2011年的网络创富机会,成为普洱茶界让人侧目的高手。掀起他们的老底是想表明,先天的不足很难使他们走得更远。这是当前普洱茶网商的集体困惑,小的当然难以生存了,做得大的,也很难突破发展的天花板。普洱茶网商的黄金时代在2012年戛然而止。这一方面是源于淘宝游戏规则的改变,淘宝由放水养鱼,变成了收割胜利果实的人了,这也能理解:马云不是说自己亏了7年,不能让人家一直做雷锋啊,哪有企业不想赚钱的?于是在淘宝上的营销费用激增,而销量增长放缓,利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是,电商不再是网络派的专利,而是成为了做茶的一个普遍选择,其不再是一个蓝海市场,变成过度竞争的红海。
 
  原有的方法不灵光了,网商从2012年起只有集体突围。是坚守核心业务,还是进行战略延伸,这是网商突围时最困惑的问题。坚守核心业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以前的网络黄金时代,正值普洱茶的低谷,很多茶企为了消化库存,对做电商的支持力度很大,电商可以搞无库存经营,可以拿到让人膛目结舌的低价。大厂支持与价格战就是这些网战高手曾经攻城略地的武器。而现在呢,大益货很难淘,淘到了也不一定有价格优势,很难打价格战,即便打了,小心被大厂请去喝咖啡,被淘宝封店,断了以后的财路。而且普洱茶的价格一直在快速上涨,如果没库存的话,就没有价格优势。于是,越来越多的电商被迫走向了战略延伸的道路,有的贷款几百万来建库存,有的跟品牌厂家合作生产自己的专版,有的亲自上茶山原料与加工基地。有的从线上走到线下开拓实体渠道,有的做起了传统媒体,办起了报纸……
 
  这是一个恐怖的时代,坚持核心业务是等死,进行战略扩张是找死。电商的投入越来越大,战线越拉越长,而盈利变得遥遥无期。赚的一点都被投入到扩张之中了,投资的钱还远远不够,得找人加盟做股东,找银行贷款。做互联网就两件事,烧钱与人才。马云那么牛,也有好几年不盈利。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注定是个长线项目,很多情况下要靠别人的钱来发展自己,也就是吸引风投。普洱茶的电商,最大的短板在于规模小,缺钱,而且很难找到融资渠道,其次在于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战线越拉越长,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但问题是人才招不进来,也很难留住。
 
  用51普洱网掌门人吕建锋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剩者为王的时代,大家先争取活下去,成为未来时代的剩者。”互联网的竞争远比传统领域激烈,各位从事电商的自求多福吧。
 
  八、东莞派
 
  过去普洱藏在香港,现在普洱茶藏在东莞。东莞全民收藏普洱,几百吨、几千吨收藏普洱茶的比比皆是。2008年以来,东莞囤茶客纷纷进军云南易武等地做起古纯品牌,岁月知味、斗记等小众品牌声名鹊起,引领高端消费潮流。东莞正在凭借天下最大的茶仓打造面向未来的仓储品牌,用时间来换取市场份额。若干年后,东莞仓陈放的普洱大规模流向市场将会引发普洱茶界的超级地震吗?
 
  东莞人为什么热衷收藏普洱茶?是台湾人教的。众所周知,东莞是中国著名的加工业基地,曾经以“三来一补”模式闻名全国。从90年代起,来东莞投资的台湾人越来越多,当时台湾普洱茶炒得很火,许多台商在东莞也喝起了普洱茶。人们总喜欢附庸风雅,许多东莞人就跟台湾学喝普洱,进而收藏普洱。这就是东莞普洱兴起之滥觞。2003年起,普洱茶大热,东莞人作为大陆较早接触普洱茶的,肯定不敢不为天下先,纷纷投身于狂热的普洱茶造神运动之中去。与大陆其他地区仅仅是少数人藏茶相比,东莞是全民收藏普洱茶,大多数人是在欠缺普洱茶辨别与陈放技术的情况下进行收藏的。因此,在2003—2007年那段时间,东莞积淀了天量的普洱茶,大都是良莠不齐的,仓储也不得法,天才知道能放出越陈越香的茶究竟有多少。
 
  2008年开始,东莞人变得理性了,出现了一批钻研普洱茶,把普洱茶当成事业来做的人。这就是东莞普洱茶进入专业化运作的开始。他们不满足于做厂家与大盘商甚至二道贩子的下家,开始深入云南茶区,亲自做起了古纯品牌。当然,他们在做自己的品牌的同时,没有放弃“天下第一普洱茶仓”的优势,积极布局普洱茶的仓储,每年都精选大量的茶叶,用日渐成熟的技术入仓。当东莞人,越来越专业,将原料到仓库这条路打通,越来越彰显东莞人意欲掌控未来普洱茶格局的气魄。众多茶企还在为现在而打拼的时候,东莞茶商不但用小众的古纯品牌做现在,还用令人恐怖的仓储做未来。
 
  在未来,当东莞仓集中放货的时候,香港人曾经拿来沽名钓誉,牟取暴利的老茶,其价格还会否像以前坚挺?东莞普洱在未来对港仓普洱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其将深度改变老茶价格与势力版图。东莞仓将来也会对新茶形成巨大的冲击,当市面上到处都是陈放8年以上的老茶的时候,你是否还会选择新茶?届时,普洱茶将重回2003年以前的模式,厂家或经销商将当年生产的新茶放进仓库,等到第四年后才大规模推向市场。而有耐心,资金雄厚的厂商,可能要放个8到10年,才将茶叶投放市场。做普洱茶不是赚现在的钱,而是赚未来的钱,将成为未来时代的共识。现在,鉴于东莞派的大动作,许多茶企在未雨绸缪,都在规划自己的库存,为将来的大变局时代进行布局。因此,从2012年开始,仓储在茶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仓储品牌的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的保健功效  普洱茶的价格  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文化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普洱茶没有那么神秘
普洱茶没有那么神秘
普洱茶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就是普洱茶
古树普洱茶知识你了解多少
古树普洱茶知识你了解多少
选购普洱茶参考标准有哪些
选购普洱茶参考标准有哪些
防止普洱茶仓味产生的几个小妙
防止普洱茶仓味产生的几个小妙
选购一款合适自己的普洱茶
选购一款合适自己的普洱茶
品味普洱茶的魅力
品味普洱茶的魅力
普洱茶行业几种快速赚钱的方法
普洱茶行业几种快速赚钱的方法
芳村对于普洱茶行业有多重要
芳村对于普洱茶行业有多重要
普洱茶制作大揭秘
普洱茶制作大揭秘
普洱茶的苦涩味与哪些因素有关
普洱茶的苦涩味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什么说建水陶和普洱茶是绝佳
为什么说建水陶和普洱茶是绝佳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