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越南】
@茶仙僧:问台湾茶商朋友,下站去哪里?他轻声说去越南,我问去那里做什么?说那里的茶便宜,十几美金一公斤,很早就有台湾人移种乌龙到越南,做出来品质和台湾乌龙一样。前两年台湾本岛抵制说美越战争美国人投了大量的枯叶剂,茶叶会受影响。没办法就只能出口到大陆,基本都卖给奶茶店和低档餐厅,便宜很好卖。
【普洱茶出口】
【未必是最好的茶】
@老聂:茶会上喝的,未必是最好的茶,因为很多茶会是一种销售。茶人分享的,也未必是最好的茶,也许因为这款茶戳到了他的痛点。招待朋友的,未必是最好的茶,因为要照顾到朋友的喜好。只有夜深人静,一人一灯一壶水,一碗一碟一杯茶,品的才是收藏中的极品。因为这个时候,不需要哄世界,只需要哄自己。哄世界容易,哄自己很难。
【奇葩理论】
@曾子名建說茶:茶行业曾经有些非常奇葩的理论,干仓、湿仓、入仓、未入仓等等,所谓“未入仓”,一些茶商写作的书籍解释是:“不刻意增温、加湿、不通风,自然存储于人类长时间生存的空间”,自然存放是绝大部分茶商利用自然条件存放的一种方式,然而,真正懂得仓储的茶商并非是完全“自然”,而是,有条件地“自然存放”,绝对不是无条件地“自然存放”。
【茶鼻子 】
@山友茶人:茶鼻子 ,一百种茶叶香气的鉴别训练。对茶叶各种特点与优劣的鉴别能力,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长期品鉴经验的不断累积,最后一点点汇聚到大脑里形成记忆而储存下来。当你的感官在审评鉴别某一泡茶叶时,这种累积的记忆就会自然而然条件反射出来,记忆中的各种香气和味蕾特征与之相对应,从而形成相同、相近或不同的鉴定结果。学茶,除了天赋和悟性,各种不同方法和日积月累的训练,慢慢的你就会拥有自己独特敏感的“茶性”。
【耐泡程度】
@茶哥颜国添:一些茶友非常在意茶叶的耐泡程度,认为茶叶耐泡就一定是好茶,其实这是误区。绿茶虽好也不过冲三泡。乌龙茶耐泡程度较高,一般七泡有余香。普洱茶也比较耐泡。茶叶的耐泡程度,跟茶芽采摘的细嫩度有关,还有制作工艺上的一些原因,当然冲泡茶叶注水量和浸泡时间也有关联,不能简单认为耐泡就是好茶。
【世相】
@EC品牌观察:【黄太吉创始人:我就觉得中国的煎饼有一天能统治世界】他称,自己就是为黄太吉而生的,一直想把黄太吉做成中国的麦当劳,中国的煎饼总有一天能统治世界,现在只是什么时候实现的问题!不过在业内看来,四年时间三次转型频频失利,粉丝的热情早已消退殆尽。
@Hermann中国零售微博:【在你蹭免费WiFi时,运营方却在忙着薅羊毛】21世纪什么最贵?答案是——免费的东西最贵。提供免费WiFi的商业公司如何挣钱?在4G高度普及的今天,WiFi仍然是主流的上网方式。本想蹭网“薅”商家免费“羊毛”的用户们,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商家和机构“薅”羊毛的对象,公共WiFi很容易通过免费热点聚集大量用户,而这些用户数据就成为公共WiFi运营企业变现的第一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