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的幻觉】
@老茶鬼微刊:当年还在报社工作时,有次到某寺庙采访大雄宝殿落成典礼。大太阳底下,一众善男信女们挥汗如雨,虔诚礼拜。忽然有人抬头,指着天上变幻莫测的云彩若有所思。如同传染一般,院子里所有人都纷纷向天空望去,仿佛从云彩里看出了不得了的事物。彼此鼓舞之下,善男信女们态度愈发虔敬,有人双手合掌开始念念有词。
其实,天空还是那片天空,云彩还是那片云彩。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从他们成为群体一员之日始,博学之士便和白痴一起失去了观察能力。”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一些“大师”可以轻而易举操控无数人的心智,成功兜售各种天价“百年老茶”、“经典普洱”。
饮茶这件事上,群体追求的是“极端感情”。追随的“师傅”越慷慨激昂、理论越激进,群体的情绪越容易被调动,而无视这些说辞中的各种明伤、暗伤,对“师傅”的话语霸权低三下四,甘为奴仆。
饮茶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跌入“师傅”设定的语境幻觉中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保持自我认知的独立性,不盲目崇拜所谓的权威、泰斗,是真正喝懂茶的开始。
(老茶鬼 2017.11.29)
【“好喝”才是硬道理】
@柒日小僧:号级茶,印级茶已经成为历史,靠模仿只能失去本身,如果后人做的茶无法超越前人,那是后人的失败。时代在变,茶园在变,技术在变,口感在变,唯一不会变的就是“好喝”,失去了“好喝”二字,再老的茶也“分文不值”。
【传统问题】
无论是对普洱茶传统工艺的继承还是其它。
【值……】
@向西的东子 :海南回南天开始,茶饼都是潮潮的感觉,昆明仓那样的香气出不来,也听不到撬茶饼时“滋啦啦”的脆裂声。但是,这样阶段性的高温高湿环境,适当调整存储手段,对茶饼的转化不是坏事。好喝的老茶、老酒都是馋虫主儿精心呵护的结果,值……
【随遇而安】
@时光里的盛宴:应邀午后驱车到体育南大街维多利亚一凡茶禅院喝茶。茶主刘,江苏人。经营茶叶多年,经验丰富。取九六年收藏熟普洱,以紫砂壶与泉水泡茶,出汤色清亮而深沉,口感温润,入肺清心,确是好茶。到底是不是老茶也不得而知,至于是不是老茶真的不重要,好喝足矣。茶,新与老,如人的成长过程,年少轻狂不知愁滋味,清冽简单粗暴,也是一种态度,故茶多生长之力,青涩时光。所以,生茶对年长的人体质虚寒的人是难以接受的。人至中年,历经风雨,看透世事,懂得放下,性情温和,笑对人生,故茶滋味甘性平味温润。此种感觉年轻人是不能体会到,也是不能所理解的。再者,茶无定式,人有喜好,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根据自己喜好口味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茶去爱他,去和他交朋友,相互诉说人生,一起享受时光。
【况味】
@雪小禅:中年是闲看孤云静爱僧,是浮云吹了雪世味煮了老茶。是深情的不露声色地活成自己唯一的样子。是越来越喜欢独处静幽,且把所有心事独吞,慢慢让光阴消化。中年还是,千里江山万里山河都化了浅笑,安宁简朴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中年还是,一直在路上,以为是少年,其实人已至中年,然后,老老实实过好每一天。人到中年,爱驰色衰,澄明心远,不热烈不高歌不豪壮不随波逐流,静水流深且自知。中年是俗气而富贵地活成了自己的松烟。
【茶禅之境】
@大吉設計:茶禅之境,家里设置一阁茶室,也是很美滋滋
【世相】
@Hermann中国零售微博:【成都无人小卖部:支付全靠自觉商品极少丢失】近日,在成都不少写字楼的茶水间里,出现了一种“无人小卖部”,无人看守,靠二维码付款,更没有设置任何防盗和监控设备。这也意味着,在无人小卖部买东西,顾客给不给钱,全靠顾客自觉。商家透露,如果一个无人小卖部丢失货物超过20%,那么就会撤掉点位,经过三个月测试,成都还没有因为丢失商品撤掉一个点位。via封面新闻
@benderplaywt :在一家面店等餐看到这个,面吃的这个难受……
@天地古今惟一啸:康熙年间为了解决六部办事拖沓的问题,很多衙门都成立了督催所,安排几个人专门负责在本衙门内部催活儿,限期不完即可参奏……我就琢磨,这得多不着领导待见才会被安排在这个岗位上……
@中华遗产杂志:当你行走在冬日的故宫,穿过文华殿,就能进入一片少人参观的区域——文渊阁。这是紫禁城最大的藏书楼,也是当年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存放地。
但看着四周鲜亮的红墙黄瓦,这栋藏书楼怎么显得有些格格不如?黑色琉璃瓦屋顶和深绿立柱,这是什么配色?其实,这座建筑之所以避免使用红黄二色,正是因为它有着“藏书”的特殊用处。书籍最怕失火,而“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黑色象征着“以水克火”。设计者正是希望通过特别的建筑颜色来祈求这些珍贵书籍的平安。(图片来自网络)
@动脉影:广东省博物馆,明·水晶雕山形笔架
@CDBC空白集:“喜欢你是寂静的” | 英国画家 Alex Low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