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一个“吃”已包含太深的含义。在云南少数民族的字典里没有“品”,甚至也无“饮”,只有吃这个跟文化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有厚道和质朴,这种厚道和质朴在禅师的眼里却包含了太多的返璞归真和禅意,隐蔽中体现着“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
曾有一个年轻的禅师跑去问另一个年纪大的禅师:“吃茶二字怎么讲?”年纪大的禅师:“吃茶!”再问回答还是:“吃茶!”年轻的禅师摸摸头,悟了。那个年纪大的禅师就是亦僧亦俗的担当和尚。
“吃茶”在种茶和卖茶人的眼里是靠茶吃饭;在劳工眼里,是消除疲劳;在学者眼里,是考据详论;在文人眼里,是琴棋书画;在雅士眼里,是风花雪月;在好友眼里,是相知更深;在情侣眼里,是柔情蜜意,这一切都尽在吃茶中。
正是“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心绪好的时候,我们可以“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有朋自远方来时,我们“寒夜客来茶当酒”;忧郁的时候我们会“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盅,相思寄茶人”,自怜时我们会“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茶香便不同”;烦愁的时候,“人升级多烦恼事,且随我茶香飘散”。
中国人的吃茶有太多太多的意思。在老百姓生活中,茶是用来喝的、用来吃的、用来表情达意的,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在饮茶用茶中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和社会很好的交融为一体,追求一种很好的生活享受,是和谐的真实反映。
谚语道:“一家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能再接受别家的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在很多少数民族那里,茶叶则是最圣洁的灵物,阿佤人用茶祭“司岗里”祖先,用茶祭太阳神、月亮神,生娃娃道喜,老人去世、劳动干活、腰酸头痛、生疮生病都要用茶、吃茶。哈尼族把茶叶奉为吉祥之物,期望发达兴旺,昌盛繁荣,婚、丧、嫁、娶所有要办的事情离不开米、蛋、茶这三样东西。
其用茶的含义是在乞求消灾灭病,清吉平安。他们把茶看做民族神哲学的物质体现。因此茶在边疆各民族中最早用于祭祀,有“无茶不祭”说,将茶与祖先、鬼神、社会交往联系在一起。茶成了上通天神,中达祖宗,下连亲的媒介和信物。
吃茶是一种高洁典雅的生活与休闲,茶之为用十分高洁,吃茶之意十分深邃,吃茶还是“吃茶”,在嘴是吃,在心为意。
吃茶贵在意
得其地而吃茶,得其时而吃茶,得其人而吃茶,才能吃出茶之妙味,是所谓吃茶之三得。古人说:“一人饮得其神,二人饮得其味,三人得其趣......”吃茶不讲究热闹,而讲究氛围,讲究心境,讲究共吃一壶茶的真趣。
吃茶贵在雅
人们有批评吸烟的,有劝诫喝酒的,更有反对打麻将玩牌跳舞的,却未听说有反对吃茶,爱茶的。再满口粗话的人,一坐在茶桌边,讲话也文雅了。
吃茶贵在真
世间有太多真假难辨之事。然而茶叶真不真,一吃就知道。千种商人中,只有茶人敢讲“茶人合一”,“茶道即人道”“茶性即人性”,“茶气即人气”。
吃茶贵在静
吃茶的地方可以不讲究豪华奢侈,但要讲究安静雅致,酒吧会使人燥热,茶市却听得见风吹书页的声音。吃茶的人会给这个浮躁的世界平添几分优雅,即便茶终人散后,还会留得染绿的春水和如沟的新月。吃茶独吃是吃,与友聊天也是吃。所有的吃茶皆是一种境、众多情怀。
相约吃茶是一种情趣美,美就美在意、美在真、美在雅、美在静。
独自吃茶会吃出“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离家的游子吃茶会吃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孤独的人则吃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人的差则让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个相爱的人会吃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个人的茶则吃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众老友的茶更增添“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新朋友吃茶则会在茶香四溢中散发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人说:“君子相交淡如水”。幽香的茶,不浓不淡,相约吃茶的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把友谊和心情装进一只壶里,在静静地温润里互相分享,在淡淡的回甘里细细品味,在清茶一杯,琴声悠悠里吃出人生的味道,吃出情谊。
世上没有两杯完全一样的茶,就算同一壶中沏出的两杯茶,每一次相约吃茶者的心情阅历喜好不同,吃出的味道便有悬殊。
相约吃茶去是一份人文生活的写照,更是一份承载人文情怀的记录;慢下来,不是放慢发展的速度;慢下来,拥有更多的反思与回馈。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