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2年,在大理下关,喜洲商人严子珍和其合伙人创建了一个叫“永昌祥”的商号。起初永昌祥学习了景谷姑娘茶的做法(也就是馒头型茶的压制方法),当时叫谷茶。
由于工艺源自景谷,先叫谷茶,云南话里圆而饱满的单个体,称之为坨,于是改叫“坨茶”,后因销往四川沱江一带大受欢迎,有“饮沱江水,喝下关坨”的说法,“坨茶”就逐渐演变成了“沱茶”。而此时,景谷当地原先的谷茶以景谷附近的茶为原料也在继续生产,工艺上反过来借鉴永昌祥,以“谷庄沱”命名,后期逐渐被品质更优异的下关沱所取代。
沱茶底部的凹槽大有玄机
沱茶外形从凹面看,象一只壁厚的小碗,中心凹槽部分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沱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证了沱茶在长途运输中不会霉变。沱茶外形呈半圆形,边缘为圆弧状的流线形,这样圆润的形态不仅有体积紧密、抗压的特点,在当时茶叶仅靠笋叶、篾丝包装的年代,这样的产品设计还避免了茶叶在长途贩运中相互磨擦、磕碰而导致茶叶缺角、掉面等影响产品销售的情况。因此,沱茶在运输、搬迁和存放过程中占尽优势,方能历久弥坚,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