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认为喝茶嘛,就是简单的把水倒进茶杯中,然后就可以开喝了。嗯?那也没错,这是很多人想法,大多时候也是这样做的,并没有说这不行,然而,茶与你的相遇相知,有着各种缘故。我们喜欢茶香温暖的陪伴,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想轻松地喝杯好茶。事实上,想泡出好喝的茶,是需要细心的琢磨和感悟。
1.茶最怕的是什么?大概是遇水不淑吧。
清,水质应当清澈纯净,没有杂质;活,指流动的水,不是静止的水;轻,水的轻、重,很类似我们今天说的软水、硬水。
甘,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冽,是寒的意思。泉水能甘而冽,水源多半在群山环抱之中,或者潜埋在地层的深处,经过岩石的多次渗透过滤,从地表的深层沁出,所以水质特别好。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甘冽的水质最为难得。
那么,好水哪里求?
在有较好的泉水、井水、溪流库区水源的情况下,可以清晨到那里取水,良好的天然水源可遇而不可求,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力更生来处理了。
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就是自来水,各地自来水的水质差别很大,有的地区水源遭受严重污染,水的处理分净化与软化两个内容,净化是依靠沉降、混凝合过滤的办法,除去水中的悬浮性杂质,使水清亮透明。软化则是除去水中溶解性的杂质,矿物质较多的水,最好安装一个“净水器”利用分离膜与吸附剂除去浊质,或需装一套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软化处理。经净化和软化处理的水,就是很好的泡茶用水。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遇见好水的茶,生命里都是奇迹。
我们可以试试不同的茶叶量,探索一下自己喜爱的口味和浓度。最好的方法是连续泡两三次,每次茶叶用量差别不要太大,只做一点点细微的调整就可以了,但是水温和出汤的时间都不变,也就是泡茶的手法要维持一致,才能比对前后的香气和滋味的变化,效果哪个好,有什么不同。比对的工夫是非常有趣的发现之旅,常常带给我们惊奇的经验和喜悦,工夫下得愈多,茶泡得愈好喝。
不同水温泡出来的茶叶都是不同味道的,平时我们会说沸水来泡茶,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相当于一些小孩子,硬性的九年义务教育,也许并不能挖掘他的才能,要因材施教,同理,茶叶也是这样子,不同的茶,冲泡方式和水温都有不同,并且在不同的容器内,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煮水要注意辨别开水沸腾的情况,清楚地掌握水沸的程度,是为了防止水煮得“过嫩”或“过老”,过嫩和过老都不好。
泡茶的时间,长短也会影响茶味,平常也正是3到10分钟上下。水的温度高、茶叶嫩、茶量小,则泡制时间可短一些;相反则时间应长些。平常泡制后加盖3分钟,茶中内部所含物透出率可达80%,香味施展平常,这个时候喝茶最佳。泡长了不仅茶的口味转变了,还容易把茶中对身体有害的物资泡出来。
3.切实找到自己喜爱的口味
我们都有一种类似的经验,每当我们喝到一杯好茶时,那种深深的满足感,可以给心情带来难以形容的放松和平静。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清楚地解释个味道、香气,总是觉得能够表达的语言实在很有限。
由于我们的感官是一种千变万化的过程,所以好喝的感觉也是相当主观的。即使同一个人,对于相同气味的灵敏度及判断也常有极大的不同。
每个人对于味道的感觉灵敏度、判断力又有相当大的差别。比如对于苦味和涩味的感受,每个人的味蕾感觉区域都有点不大相同,喜爱的程度也不同。有的人不大接受苦味,有的人不大接受涩味,有的人却兼爱两者,因人而异。
泡茶的人,或者泡茶人的心态,就是泡茶的态度,我们还是要有的,那就是尊重和分享。茶来之不易,经过层层的筛选和不同的工序才呈现现在的模样,需要泡茶人的呈现,才能唤醒第二次生命,让喝茶的人体验到茶生命的存在感,这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其次就是分享,独饮不如分享。
茶文化其中有一点就是分享,围茶聊天,分享家常,谈天论足,这也是在享受生活,因此,分享的本质在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体验。
诗人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诗仿佛如茶的生命。
我们在今天重新面对既古老又年轻的茶时,不用挂虑任何艺术形式的问题。只要带着孩子般新鲜的眼睛,全然投入,真诚地做好当下每一件小事,享受心中流溢出来的美感,会不断成长、变化、成熟。
如果这杯茶,没有泡出你想要的或者喜欢的味道,请你谅解。毕竟,时间久了,真爱就会出来。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