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的交易热络,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宣传或是口耳相传,
易武已成为
普洱茶不可或缺的名词,然而也因为市场的热络,
易武的乱象更是终不可抑。
易武是云南最南端的边陲小镇。经济作物主要是
茶叶,为 “
普洱茶”的主产地之一。
易武以茶为主的商贸交易不断发展,在滇南
茶马古道是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
现今
普洱茶的发展,大家都有着
历史的情怀,然而留存至今的
陈年老茶,又大部份以
易武地区所生产的为多,这包含了当时的时空因素。
很多的朋友一定会想,难道没有
勐海地区的陈年
古董茶吗?虽然有,但留存下来的不若
易武的多,皆因当初
易武的地利之便,还有包含销售的地区为香港。
所以在陈年
古董茶的部份以
易武的为大多数,然而这使得我们这些
品茶者能有所依据,知道
易武茶陈化后的口感和迷人风采,而这也奠定了
易武茶的历久不衰。
而如今
易武茶有着多样化的需求,买茶的人着重的是名,卖茶的人着重的是利,而
品茶的人着重的是质,对于这三样需求,
易武茶则是兼备而有之,所以这也是
易武茶令人又爱又恨的原因。
现今的
易武山只能用车水马龙来形容,
采摘春茶的时候,茶芽都还没发出的时候,排队的人就一大堆,这看在
茶农的眼里,你想会是何种的滋味?
很多人对
易武茶是非常的敏感,但却又不够敏锐,上到了
茶山,在当地买了茶,就认为是买到地地道道的
易武茶。
然而就好像我们现在茶包装上印的名称一样,买到的只是名词,而不是本质,若是要能够买到真正的
茶叶,就必须要在茶的技术上多下工夫。
茶山的乱象,是游客所造成的,当
茶山变成一个观光地区的时候,打乱了原本纯朴
茶农的生活,这就是乱象的开始。
在技术上,
茶农跟外界很少接触时,他们会按着
茶商的要求,不管是
茶叶的质量和标准,一一如实的呈上。
然而当他们常常接触到游客的时候,他手上可能只有一公斤,却要卖给十个人,若是每个人都要买一公斤时,他该怎么办?
所以当肥羊太多时,内行的只能靠边站。所以现在的
易武茶对内行的人来说,只能叹口气,唉!
我有位朋友,买了
易武茶,压成的茶饼,上面确实是打着“
易武”两个字,他也很慎重的请我帮他品鉴一下。
当茶拿到面前时,他很热心的马上
冲泡开来,这个时候散发出来的,却不是
易武茶的味道。
在此只能再次的提醒消费者,
易武茶会带着微酸带甜的香气,在茶 汤的韵味中,入口微酸的气息,能转成清澈的甜韵,而香气是绵密而持久,在前三泡当中,
易武的小茶而会有类似的香气,只不过在水韵上、在
茶汤中,和大茶有明显的差异性,只是如今连小茶都掺假的非常严重,更遑论是大茶了。
对于
易武茶并不能够执着于酸的表现,因为有太多的茶可以假冒,更何况单从一个“酸”字。
包含甚多,有着香酸、甜酸、薄酸、涩酸、微酸…等众多的酸性反应。
易武茶的表现是由酸转甜,入口酸化为甜,口感甜而不腻,
生津明显,茶气甜中带有奶韵,这是
易武的特色。
而如今
易武茶的要害,除了掺假、
拼配以外,环境的破坏当是最深的痛。
如何让
易武茶源远流长下去?在这个时候,我认为
易武茶应当要正本清源,因为在将来
易武茶随着交通的发达,高速公路的开启,只有更快的让爱茶的人认识,才能够让
茶叶的生命来延续。
而要让
易武茶能够发扬光大,不只是只有
茶农,还有
茶商和消费者都必须共同的来护持它。
易武茶有着其独特的酸甜香韵,让人品饮之后,口齿留香,吐气如兰,如此的
好茶若不能够好好认识与发扬光大,岂不是抹灭了
普洱茶的优点?
在此我衷心的期望,
普洱茶带给人的是快乐和健康,切莫让一时的利益,蒙蔽你的身心,在
普洱的世界里,
易武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只有良性的竞争,拿出真材实料,才能创造商家和消费者共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