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茶区经济相对落后,茶农将鲜叶采摘摊晾后,多采用柴火铁锅杀青。有的灶台和铁锅的缝隙较大,烧火时柴火的烟雾会通过缝隙随风飘到锅里,直接给茶叶吸附烟味创造了条件。同时茶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锅茶叶杀青完,茶叶将柴火产生的烟味也吸收了一部分。于是制成茶品后,茶品中就会留存柴火的烟味。但这种烟味会随着时间逐渐散去,不会对茶品的滋味造成影响。
茶叶在经过杀青和揉捻后,需要进行阳光晾晒,干燥成为晒青毛茶(也称为晒青)。但若是在干燥之时遇到雨天,无法进行晒青,而茶叶如果不马上干燥就会捂坏。火塘是云南许多产茶区茶农家中的必备物品,夜晚用于取暖、照明,白天用于做饭。制茶时无法进行阳光晾晒,就将茶叶置于火塘旁边进行干燥。在这一过程中茶叶吸附了大量的烟味,制成茶品后,烟味一直伴随。
还有一种是人们为了使本地区的茶品与其它地区的茶品进行良好区分,于是在加工茶品时特意加入的烟味。
更为独特的烟味是茶品在后期自然转化过程中,茶叶中的多种内含物质与空气接触发酵转化后,生成的独特烟香味。在干仓中存放的生茶,转化的速度较为缓慢,烟味产生的时间,通常在茶品存储3—4年左右,同时会带有阶段性的出现和消失的特点,比如这几个月茶品出现烟味,但半年后再喝又没有了,到明年烟味又会出现。
这样的烟味是捉摸不定的、干净纯粹的、能够溶于茶汤的、令人闻起来产生愉悦感的。
茶品要在长期存储自我转化中产生烟味,首先的条件是原料的优质,茶叶含丰富茶质,才能为茶品后期的转化,提供物质基础;其次是精湛的制作工艺,在杀青和晒青环节,鲜叶温度需在85℃以下,方能保存茶叶中大量的酶等活性物质。
使其能够在转化中与空气接触,逐渐苏醒,参与茶品的转化;最后便是干燥、干净、温湿度适宜、通风、无异味的存储环境,茶品在这样的环境中方能进行良好的转化,形成丰富独特的烟香等香气;同时打磨出岁月的圆融、醇厚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