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绿茶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前三泡。但即便如此,这并不妨碍有些绿茶成为人们眼中的茶中翘楚,例如明前龙井。而对于普洱茶来说,由于普洱茶的原料来自乔木型大叶种茶树,相比小叶种茶树,其茶多酚含量更高,滋味更加醇厚,也显得更加耐泡。尤其是古树茶相比台地小数茶,整体而言,耐泡度更高。
解析耐泡度套路
首先我们要明白,耐泡度与冲泡次数并不能划等号。冲泡次数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增加。
用高硬度的水
这点提到首要位置,原因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它是最关键的。硬水中含有更多的溶质,含有溶质越多的水就越不利于茶叶中内含物质的浸出。选用硬度较高的水,可以有效增加茶叶可冲泡次数。
但是冲泡次数增加了,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也会相应减弱。对于好茶来说,冲泡次数的增加是以香气和滋味来换取的,当然这是毫无意义的;而对于差的茶来说,在增加冲泡次数的同时也能掩盖一定些的缺点。
加大投茶量
一般120—150ml的盖碗我们的投茶量在7—8g之间,如果总量多了,冲泡的次数当然也就多了。
快出汤
把每次冲泡的时间缩短,也就能多泡几泡。
低温冲泡
低水温冲泡出来的茶滋味和香气会淡一些,因为低温不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析出,这样冲泡的次数也会增加。
耐泡度的本质——
水浸出物
水浸出物就是茶叶中能被水浸出物质的总量。水浸出物总量才是真正衡量客观耐泡度的标准,这是耐泡度的本质。
普洱茶从四季轮回角度来看,春茶在经历了半年多的休养生息后,茶树内蓄积的营养物质更加丰富,一般茶叶也长得更加嫩绿肥壮,体现在成品茶上就显得比较耐泡,味足水醇。因此,总体而言,叶茶比芽茶耐泡,老茶比嫩茶耐泡,春茶比其它季节的茶叶耐泡。
但是请注意,不以茶叶口感为前提评判茶叶品质的行为,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