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认为第一泡茶为“洗茶”,现代提倡改为“润茶”更合理
很多老茶人之所以都说第一泡茶不能喝,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洗茶”这一过程已经成为一种人云亦云的传统。“洗茶”一词始于北宋,但原本的“洗茶”是制茶中的一个工艺流程,后期才沿用到泡茶过程之中,才开始时是乌龙茶,后来慢慢延伸到其它茶类。
在旧时代落后低效的制茶方法之下,茶叶的确会存在相应的卫生问题,但随着新时代制茶工艺的提升,洗茶的必要性也随之减弱。
2、有人说,那茶农打农药怎么办?
对于很多茶农来说,全家一年的生计都仰赖采茶收入,茶好,卖价高,有钱赚;茶打过农药,有经验的茶商、茶客一喝便知,不仅今年的茶卖不出去,以后自家的茶想再有销路也很难。
另一方面,古茶树树龄大,一直以来都是天生天养,自然生长,自我抗病虫害,适应极端气候能力较强。
而从卫生角度考虑,茶叶经过合格的制茶工艺精制之后,茶叶已经达到卫生标准,而其中偶有夹杂的尘埃、茶碎末等根据茶品性质,选择适宜的水温的水,立即注入泡茶器具,立即倒出即可,并不需要长达几十秒乃至数分钟的浸泡以完成所谓的“洗茶”。
3、“洗茶”的弊端:造成茶叶内含物质大量流失
在洗茶时,这些溢出的内含物质就大量的流失,尤其是如绿茶、黄茶之类本就较为细嫩,耐泡度低的茶类,其茶叶中内含物质溶出速度较快,第一泡茶汤反而滋味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洗茶”之后精华物质流失更多,使得之后的茶汤淡而无味。
李川博士分别将4份茶加入沸水冲泡,假设浸泡一个小时氟全部跑到汤里,通过仪器检测,4种茶的氟元素在第一次冲泡中大部分浸出到汤中了,比例分别为红76%,苦丁79%,茉莉花67%,而毛尖中的氟元素已100%跑到汤里去了。二泡汤中,红汤中还有19%的氟含量,苦丁和茉莉花分别为18%、24%,含量已经大量锐减了。第三泡汤中浸出的含氟量均不足1%(红0.05%,苦丁0.02%,茉莉花0.09%),和白开水差不多了。
李川博士表示,如需要增加氟的摄入量应该多饮用一泡汤。但高氟地区的居民为避免氟摄入过多,可饮用二泡或三泡汤。但是和氟元素的流失相仿,对健康有益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微量元素Mg、Zn、Ca、Fe、Mn等,也都随浸泡次数增加而锐减。所以也不建议高氟地区将冲泡多次再饮用。除了冲泡次数,对于泡时间的长短李博士的研究也给出了参考答案。泡时间越长,汤里含氟量越高。在浸泡15分钟的汤中测得的含氟量占全部可浸泡出的水溶性氟绝大部分。(红95%,苦丁94%,茉莉花97%,毛尖87%。
4、那么哪些茶需要“洗茶”?
在小编看来,要洗茶无非是有以下几种情况:
01有茶友觉得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多少会混入少许灰尘、杂物,或者茶品经过长期存放,多少会沾染一些灰尘。卫生起见,前1-2泡不喝倒掉。
02经过一定期限存放的普洱茶,宛如沉睡的睡美人,尤其是陈放10年以上的普洱茶,此时用热水冲泡茶品,犹如唤醒睡梦中的茶精灵。冲泡时,茶水逐渐浸润茶叶,茶叶慢慢在水中舒展,前两泡,茶中滋味未完全溢出,茶品风味未完全展现,所以不饮用。
当然,茶友也可根据自己的品茶习惯或是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总体而言,如今正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卫生品质是有保障的。关于品饮普洱茶时前1-2泡要不要喝,笔者的建议是最好不喝,但实际来讲,喝也无妨。
像乌龙茶内香气物质丰富,而这些香气物质,沸点大多较高,为了使得这些高沸点香气物质得以溢散出来,所以冲泡时要用沸水,第一次冲泡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茶叶的温度,为下一泡正式品饮时茶叶香气充分出现做准备,也就是常说的激发出香气。所以乌龙茶的第一泡往往香气尚未出现或较差,而乌龙茶是很看重香气的茶类,所以第一泡才会被倒掉不喝。
而经过相关评茶师和科学检测,“润茶”时茶叶浸泡3秒以上茶叶内茶多酚、茶氨酸等对人体有益的茶叶能主要滋味物质溶出量会加大,所以“润茶”时即入即出,即可。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