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外的很多人把拼配茶视为以次充好的产品,认为这是在欺骗消费者:你把高低等级掺一块来卖,不是欺骗是啥?但一旦喝茶喝多了,自然会理解拼配茶,甚至会爱上拼配茶。
行业内尤其做茶的厂家都知道,拼配是精制的一道工序,传统拼配原则就是保证成品合格和保持稳定性,达到“扬长避短,高低平衡”的结果。品牌大厂需要稳定产品品质,通常将不同批次筛号的茶拼配后出品。
传统拼配还需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规则:不可以跨茶类拼配,不可不同火攻的茶之间拼配。
记得曾经在拼配课堂上问老师,为啥不同火攻茶不能拼配,得到的是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有同学不屑地替老师回答了,叶底花杂,返青程度不同啊......此后再不敢超出规范胡乱想问题。
基于此,今日大胆尝试一款拼配茶,就是从风味角度构思而成。
这两款红茶的茶香分别为花蜜香与薯香,都属于比较温暖的风格,因此大红袍选用的也是温暖型花香;
拼配的白牡丹同样量较少,本来白牡丹具有一定的鲜爽,在这款茶里被掩盖了,这个是一个损失,不太符合拼配里“扬长”的原则,但还是加了这半克的白牡丹,是想取它的厚度,这款白牡丹等级较高,相对以上四款茶价格都高些,它的饱满度是最高的,因此对整体茶汤的饱满度起到一定提升作用。
简单概括:红茶香甜+大红袍花香+熟普顺滑+白牡丹饱满。
冲泡测试
最有趣的是,不同茶类浸出快慢有所不同,因此头五次冲泡的风味一直在变化。
第一冲 前段花蜜香明显,茶汤饱满顺滑,入喉快,尾段是温暖的玫瑰花香。
第二冲,花蜜香依旧,但花香表现更突出。中段滇红古树晒红的森林韵跳出,茶汤依旧饱满顺滑。
或许这种韵味不单单来自古树红而是一种综合茶韵味。
第三冲,前段表现为沉稳花香带木质香,或许来自大红袍拼配的水仙,奇妙的感觉,有点迷人眼。茶汤细腻顺滑的质地一直没变。
第四冲,香气以花香为主调含蜜甜香,茶汤饱满度有所减少,但顺滑细腻度丝毫不减。
第五冲,茶汤香气淡去,滋味的甜感增强,茶汤带有蔗甜感。依旧顺滑。
没有继续品评下去了,按照这个茶汤浓度来判断,10泡基本没问题,但7泡会出现水味,之后甜味逐渐增强。
这款茶是现拼现喝,并没有进行存放测试。除了熟普,其他含水率在5%左右,但熟普可能有8%(不确定),是否会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影响其他茶的口感,这个时间差有多久?需要测试才能明确。
可以肯定的是,15天内,风味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种拼配适合小批量供应茶馆,作为隐藏菜单之类的独家风味茶。
同时,可采用3-5泡小礼品方式包装,并提供最佳品饮期为15天的茶款,类似精酿啤酒,小批量,多而变幻的风味。
这款拼配茶注意的点:
1.大红袍的风味是关键,因为大红袍原本就是岩茶不同品种的拼配,口感差异大。所选择的需要偏温暖花香,同时并不需要等级太高产生浓厚的滋味,在拼配整体中不会太抢眼而失去平衡。
2.白牡丹等级要高,否则就不用添加。这里只取白牡丹的饱和感,等级不高起不到作用。
这类拼配茶有什么好处呢?
1.提供不同于市场上所能喝到的所有茶汤风味,带给喝茶朋友们一种新鲜的口感。
2.减少商家茶叶库存。每年每家都会有一定库存,在品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根据风味偏差调制拼配茶,是值得尝试的一个思路。
但是,如果根据传统规范的审评标准来评价这泡茶,估计在叶底和干茶外形这两项是零分。
因为太花杂。那么这款茶最后等级就上不了台面了。
由此,不由对茶产品创新与传统工艺规范的冲突有一些想法:
在茶园面积日益增多,茶叶总产量年年增加的年代,茶行业供大于求已是事实。如何破局,唯有创新。
从源头种植端创新,利用科技手段,增加优良树种种植面积,改善土质。
那么落在拼配这里,如果大胆创新,打破传统拼配原则,获得口感更加丰富,品质稳定的茶,又何必在意干茶看起来不一致,叶底看起来花杂呢?你泡茶的时候匀整的干茶与叶底,对你喝茶增加了多大的愉悦感呢?
也许,今天的拼配并不是合格成功的茶,因为还没有经过多次验证与存放测试,但我相信,这种尝试是正确的,勇于打破传统,以健康稳定为准则的创新茶,将是打开茶叶局限,让更多年轻爱上喝茶。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