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谓百花好,我称茶独王。
一杯清肺腑,入梦亦留香。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这首七言绝句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秋凉晚步》,描绘的正是杨万里对秋天的感受,在他的认知里,秋天不似古人所描写的那样悲凉,微凉的天气才最是“可人”的。
北半球北温带的秋由处暑开始至小雪落下帷幕,这期间的九十天属于秋。一年四季我偏爱秋,我自认秋天是一年中最适宜生存的时节,不寒不热。初秋,太阳南去,气温开始降低;而即将到赤道的太阳,依然慷慨的给中国南方输送余温,天气还不太凉。
自家晒白露茶没那么多讲究,粗粗采来,也用不着剥针,白天拿个竹匾直接铺在半坡上晒,晚上也不收起来,放在屋檐下晾着。反复几天,茶叶就开始从青转褐,叶片也开始萎缩,逐渐变得小巧可人。白天的时候茶香是不怎么明显,到了夜色沉下之后,没了白天的喧闹的声音和杂乱的气味,茶香就明显起来,香气浓郁的很,晚上睡梦里都伴着茶叶香。
其实,秋天的白茶除了“白露茶”外,还有“立秋茶”、“秋分茶”和“寒露茶”,一个节气一类茶,秋季的白茶多是寿眉。就茶的滋味而言,这些茶说来都是各有千秋的。单论“白露茶”和“寒露茶”,“白露茶”是醇厚、和润、甘甜,而“寒露茶”虽也甜,不过它还带着一股鲜爽气,更加洒脱。
白露茶之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到了白露时节,秋意也渐渐浓了,大气中的水汽减少,云也就随之减少,昼夜温差也开始变大。白日里茶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养分,而夜里气温降低呼吸作用减弱,养分消耗的少,所以这个时节的白茶叶内富含养分,并且积累了更多的糖分。
经过一个夏天的历练之后,白露茶便带着一股馥郁花香闪亮登场。熬过一个酷暑的白露茶,汤色愈加的鲜亮有光泽,色泽呈,滋味浓郁醇厚,回味甘甜。且更加的耐泡,几克的白露茶,足以让你消磨一下午的闲暇时光。
白露茶之妙
白露过后,南方的秋才算真的来了。由于地表温度降低,气压也由夏季的低压转为高压,开始盛行下层气流,降水也因此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又被风吹的精光。气候变得干燥起来,我们通常把这种气候称为“秋燥”。
“燥”是秋天的主题词,干燥的天气容易让人体失去水分,而使燥邪入体,造成咽干口渴,皮肤敏感等不适症状。中医认为秋天是属五行中的“金”,应该以白“润”之。所以秋季,食材方面可以多食“白”食,以“润”体。而饮品方面,我认为“白露茶”可脱颖而出。
白露茶可润口生津
白露茶口感醇厚、味浓甘甜。一杯“白露茶”饮下肚去,能使两颊生津,回味悠长;尤其是存放了三至五年的白露茶,时间让它的茶性由寒凉转为温和,最适宜用于秋天去体内的“燥”气,达到润口生津的效果。
白露茶可去脂去腻
立秋过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都习惯性开始“贴秋膘”。多以食牛羊肉或是鸡汤之类,不免油腻。唐代《本草拾遗》中记载茶具有“久食令人瘦”的功效,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白茶中含有芳香族化和物,可以去油解腻,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从而达到“久食令人瘦”的结果。
白露茶可抗寒暖体
白露茶可去秋乏
常言道:“春困、夏倦、秋乏、冬眠,四季如梦。”夏去秋来,天气变得凉爽,人出汗减少,人体也进入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此时人往往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便是"秋乏"了。而一杯醇香白露茶则可以唤醒身体里的活力,保持一整天的精神气。
秋季饮茶的注意事项
一、宜淡不宜浓
秋冬时期,气温下降,人体排汗量会下降很多,所以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会减慢,特别是因工作而长坐办公室的人,是不宜喝浓茶。因为浓茶中咖啡碱,茶多酚含量较高,多饮会刺激肠胃,造成肠胃损伤;除此之外,喝浓茶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失眠,多梦等现象。
二、莫要贪新茶
一般来说,新茶是鲜,老茶为醇。新茶口感较老茶而言更加的鲜爽,更加“有劲”,也有很多茶友迷恋这种鲜爽劲。但是新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还有醛类、醇类物质含量都较高,由于存放时间短,这些物质还没来得及被完全氧化,此时贪杯饮用,会造成肠胃刺激,而出现腹胀、腹泄等不适症状。
三、注意合理搭配饮食
中医认为,秋季是适合进补的时节,很多朋友会选择这个时间段进补,防止冬季身体虚空。但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避免饮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物质,它会与补药中含有的生物碱等物质结合,产出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从而降低补药的效果。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