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降低,品质提高
谈
原料,就得谈农业规律。
茶树是农作物,
茶树的生长与种植,当然符合农业规律。
李扬老师的比喻是这样的:「假设一颗苹果树正常会结一百颗果子,但果农不会让它长一百颗,会疏花疏果,让它只长十颗,果树的养分集中供应到这十颗,于是每颗苹果都又大又甜。」
为什么
大树茶比小树茶好喝?原因跟种苹果一样。「小树茶处于幼年态,芽叶生长繁茂,而大树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开采面积又较小,鲜叶营养自然比小树茶丰富。」李扬老师说。
此外,种植密度、海拔高度、水分供应、光线照射等生长环境因素都会影响
茶叶的品质。
比如种植密度:
茶树不能种太密,否则会分散土地肥力,
台地茶之所以品质欠佳,原因之一正是因为高产的同时,种植密度太高。
举一个有趣的课堂例子:
勐海的茶科所品种园有两株相同品种、同时栽种的
茶树,一株枝干有一人粗,一株却只有杯口粗,为什么?
探查原因,发现大树刚好靠近滴灌系统的出水口,而小树,滴灌系统照顾不到,水分不足,所以长不大。
工艺正确与否,判别标准在于是否最大程度保留了
活性。
早上
采摘,及时
摊晾(走水均匀,失水率不高于15%),高温快速
杀青,均匀杀透,紧条揉捻,当天
晒干。
鲜叶
摊晾过久、低温长炒、
杀青不到位、
杀青后闷黄、揉捻不到位、干燥不及时、高温
烘干等。
其中鲜叶
摊晾过久、低温长炒等做法容易会糖苷类迅速分解,不利于
越陈越香;
杀青不熟会导致鲜叶里的酶类未失活,酶会继续分解茶中糖苷类物质,这种茶陈放之后无甚滋味可言。
需要强调的是,
前发酵、低温长炒等
工艺会使得新茶芳香扑鼻、入口很甜(同时
茶汤包裹度较低)。与之相反的体验是新茶余韵绵长、香气悠远,口感较为内敛,陈化后的
茶汤更为醇厚。
简言之,低温长炒的茶没有存放价值。
仓储,微生物小环境的稳定
微生物的
转化,主要是将
茶叶的纤维裂解,将本来不溶于水的物质切断使之可溶于水(产生可溶性果胶、游离
氨基酸等),使得汤质更厚、
喉韵加深、体感增强。
与微生物路径对应的是氧化路径,氧化路径会减损
活性,是
普洱茶仓储要极力避免的。
仓储的要点是保证微生物小环境的稳定,密封、防潮是最简单的做法。
当然,仓储的根本在于微生物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工艺错误、
活性不足的茶,根本不值得存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