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普”很难用来界定茶品的年限,于是就有了“中期茶”的概念。有人把年限在3-5年、5-10年或10-15年的茶称为中期茶;有人把3-7年的茶也称为中期茶。还有学者认为,从陈普与中期茶概念相似的角度看来,贮存年限六七年到十五六年的普洱茶,亦可称之为中期茶。
在2003年以前,普洱茶的产量很少,云南厂家生产的普洱茶在内地很少销售,都是拉到香港去。当时香港的市场情况是,新茶不值钱,要摆个三四年后卖掉才能赚点钱,于是新茶大都入库,三到四年后再开仓进行大量的销售。
普洱茶兴起之后,在突然释放的巨大需求之下,产品供不应求,于是从2003年开始,普洱茶“仓储几年再卖”的模式被打破,变成直接大量售卖新茶,并且还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2003年以前产量非常低的茶品,之后产量才被急剧放大,因此2003年之前的茶品到了现在变成了罕见物,稀罕造成了老茶市场的精品珍贵难求。
2003~2007年,是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之前生产的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归入老茶的范畴,除了时间长之外,其最大的卖点是稀缺性。
但到了2013年以后,大家逐渐发现,这些陈放10年左右的茶,虽然产品良莠不齐,但还是可以从其中淘出大量的高性价比好茶出来的,也不能用老眼光一概排斥。
干仓是一个范围,并不是越干越好。早期在干仓概念还没有系统化的时候,一些茶商错误的认为存放普洱茶的仓库越干越好。也有茶商直接将茶放到了干燥少雨的大西北,实际上这类茶不但没有转化,茶叶因为过于干燥,内质流失的很快。
·不为表象所骗·
所谓表象,包括茶叶条索、颜色、包装。茶叶条索往往可以看出茶叶品质的一二,但切不可夸大茶叶条索的参考价值,条索肥厚但口感单薄的茶有之,条索单薄但茶韵十足的茶亦有之,前者昆仑喝过多次,后者在易武茶王树身上体现很充分。
·茶水相融·
想判断一款茶的价值,最重要是入口感受。茶水相融的对立面是茶水分离,一款中期茶历经十年以上岁月的雕琢,一些物质被分解,另一些物质被制造,茶在遇到水的那一刻,将会更加贴合,从科学角度讲是水浸出物比率大幅度提升,茶分子被分解的更为细致,从茶汤上讲会更粘稠,入口更加有浸润感。
·滑润、清爽·
茶汤入口要滑,自然地在口腔和身体的内壁附上一层水膜,而后感觉舒爽,或许会有苦涩的刺激,但很快能够化开,口腔没有发干、发紧、发麻的不良感受。
·醇厚、饱满、有张力·
·茶汤清澈·
茶汤清澈反映了一款茶的“定”,一款茶只有在到达平稳期后才会表现出这种定,如人的心境。
·持续性·
茶的持续性最能反映茶的综合指标,一款茶要在以上五条基础上持续六泡以上方能达到好茶的要求。
以上讨论是一款合格的中期茶,如果在以上基础上还能达到如下几点可以说就是优秀了,而这些是不容易遇到的,遇到了就是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