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产自远离中原文明的澜沧江中下游的原始森林,古濮人是茶树最早的驯化者、栽培者和制茶者。历史的复杂和地理的特殊,导致普洱茶的早期发展史几乎没有系统完整的史料。在探寻味道的过程中,我们意外的发现一个古老的回忆录曾记载着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味道。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江城“敬昌茶号”负责人马桢祥撰写的文章《泰缅经商回忆》中有对越陈越香详细的描述:
“我们对茶叶出口一事,在抗战时期是很重视的,它给我们带来的利润不少。易武、江城所产七子饼茶,每筒制好后约重四斤半,这种茶较好的牌子有宋元、宋聘、乾利贞等,稍次的有同庆、同兴等。在江城所加工的牌子较多,但质量较低,俗语叫“洗马脊背茶”,不像易武茶之质细味香。这些茶多数行销香港、越南,而行销港、越的多是陈茶,就是制好后存放几年的茶,
存放的时间越长,味道也就越浓越香,有的茶甚至存放二三十年之久。陈茶最能解渴且能发散。”
之后直到1990年,在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出版的《茶的故乡-云南》一书中,才又找到了关于“越陈越香”的描述:“云南普洱茶有越陈越香,品质越好的特点,可以长期保存饮用。”
90年代后,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升温,“越陈越香”几乎成为了普洱茶的流行语和代名词。
“越陈越香”一词没有用错,但很多人对于“越陈越香”有种种误读,缘于“越陈越香”的各种“限定”。
普洱茶“越陈越香”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普洱茶原料。
实际上,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是一个用能量置换醇厚度的过程,在这种转化过程中,茶叶中能量物质越多,能够养活的微生物就越多,普洱茶也就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转化。因此,就原料而言,我们认为古树茶强于大树茶,老树茶强于小树茶,乔木茶强于台地茶;在森林环境中的古树茶强于无森林环境的古树茶。
传统普洱茶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检验,耐长期存储。普洱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甚至茶叶中的叶绿素能激发人体血液的再生能力,使人体血液洁净,保持健康的弱碱性。在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气候温暖湿润,云雾缭绕。森林中乔木、灌木遮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古茶树适宜生长的温度和湿度,形成特有的小气候,也使古茶树的品质更加优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普洱茶的品饮功效,是当地族人健康长寿的秘诀。
普洱茶在正确的存储条件下,相对密封保存是可以越陈越香的。而“越”字并不是无限度的,是相对的。
受存储条件和方法的影响,茶叶密封保存的程度会影响茶叶香气散失的速度。同时密封程度也影响酶促反应(可以笼统理解为普洱茶后发酵氧化反应)。同样密封条件的茶叶,空气温湿度越低,茶叶的香气和味道会保持更长久,变化速度更慢。
让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存茶方法很简单,控制好温湿度,以及相对密封的茶仓和避光。
在理论上,温度低于20℃,酶的活性降低,茶香释放量降低,茶叶变化速度减慢。茶叶存放的最佳温度为20℃-45℃。而当湿度超过70%时,湿气对茶香有倒吸功能,会让茶叶加快失香,如果湿度过低,空气过于干燥也会影响茶叶香气的释放。理论上最佳湿度为40%-65%。
这里所说的相对密封保存,指的是茶仓的密封,简单讲是无异味。另外避光是必须要做到的,过多的光合作用会让茶叶在一年间变色变味。存放得当的普洱茶香气和滋味常常都会得到很大提升,品饮起来沉稳内敛。一般我们习惯把普洱茶以年份来区别为:新茶、中期茶和老茶。
新茶
中期茶
在早期的普洱茶市场并没有中期茶的概念,但后期,邓时海先生认为:相较于陈期在40或50年以上的老茶,一二十年的普洱茶尚且不够老。由此产生中期茶的说法,目前市场上对中期茶的具体年限说法分歧较多,大多数人认为10-20年的茶称为中期茶。这个时期的普洱茶(生茶)与新茶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刺激性减弱,口感醇和,汤色变为浓艳的橙红色。
老茶
邓时海先生认为生茶未经发酵,刚制成时味道生涩,必须经过四五十年以上的存放才能成为老茶,就像红酒,漫长的变化过程,才是收藏的乐趣和价值。而相对于中期茶,老茶陈香显著,茶汤醇厚、滋味渐渐转为平淡。因此大多数品茗高手认为:无味之味才是普洱茶的至高境界。
越陈越香的普洱茶除了可以满足我们的口感,还能治愈我们的灵魂。当你端起一盏普洱茶,就是选择了一种信仰。
经常听到身边友人抱怨,某些人的思路还在《大宅门》,另一些人已经是why women kill了。社会的折叠,人也千差万别。身体进入新时代,灵魂还在旧世界。
茶叶可以解油腻、养身、修心、启迪心智、开悟慧根,静心品茶,涤尽心中积年尘埃,半生静饮普洱,越陈越香的是茶,但愿归来的仍然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