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体质篇
我曾见过一个云南昆明籍的老茶友在北京做律师工作,将近要退休的年纪,哪怕冰天雪地的冬天,也一定要每天喝生普。我问他说,您这样从四季如春的昆明到北方的,过冬的时候喝茶还不悠着点,大冬天喝生普多寒啊?他说他就像历史中著名的反贪清官大明朝的海瑞,天生极阳性体质,生普尤其的适合它中和体内的火阳之气,而且他这体质,两个儿子也随他。
我在台湾见过一个女佛教徒,她也是一个钟爱喝生普的茶友,夏季38度的高温,她带着帽子、穿着外套、并选择正午阳气最旺的时候,用随身带的大概只有20-30毫升容量的小号主杯子,静静的喝着生普很满足。她说她天生极寒的体质,加之刚生小孩后不久,身体虚弱,阳气生发力更差。人生的特殊阶段,此生的特殊体质,能够喝上几口自己喜欢的生普,非常的难得和容易。
以上属于人类体质当中,两种极端的状况,但确实向茶从业者展示着,茶在不同体质人群当中的客观反应。
茶从业者中,不少女性感性又封闭,不敢深究和公开探讨,男性呢自我而又情怀,总拿着自己的身体反应和体质,就以为全世界的茶友都和你都一样。
虽然我也是女生,但是我也是数学系的脑子,喜欢研究事件背后的概率和逻辑。多年经验总结出一点规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1.十女九寒,女性茶友比男性茶友喝茶更容易体寒。
2.大冬天浑身热,可以暖好几条被窝的男性,基本属于阳性体质。
3.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的,可参考父母,体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4.特殊地域的人、特殊种族,比方说,在茶区长大的人,西部高寒地区的食高脂类食物的少数民族,普遍体质都善茶。
5.随着季节和饮食的变化,人类的体质也会随之,又一定的微变化,甚至会因为一些人身的契机的改变,体质发生类非常大的改变。
6.生理期间、孕产哺间、体重忽高忽低间、减肥后,普遍体质偏虚寒。
成瘾型茶友喝茶,会常说舒服,慰藉感极强。而内生长性茶友喝茶,却常会说,能喝茶是一种清福。喝茶的时候我更了解自己,身、心、灵的所有。变的是人喝茶的心思,不变的是茶本身。带着一定的觉察去喝生普,确实是更了解自己身体的过程。
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跟茶友说,什么体质的人都可以喝生普,但不同体质,茶量和品饮方式却是不一样的,重在了解自己。
下·茶性篇
首先, 从“茶的陈化期”来说:
3.从普洱生茶茶饼精制完成,或者说包装上的出厂日期开始算,半年之内,茶性极不稳定且寒。对于初入门的经销代理商,应以节制性饮茶为原则,即只可以壮胆尝鲜,学习及记录茶的特征本味。并有责任告诉购买此时期茶的茶友,重点交代饮茶准则。
4.普洱生茶在6个月-5年间,茶性偏寒凉,5-10年间,茶性由寒凉逐渐转变为温和,整个过程随着仓储时间的推移,而呈现从“寒-凉-平-温”的过渡。这十年间,苦涩感渐弱,厚重感增强,润醇度提升,即口感和茶性逐渐的有了飞跃式的转变。
5.普洱生茶超过10年以上者,逐渐转为温性。
6.茶友可在饮茶期初期阶段,评测自己的每日茶量(后期会详细讲),且尽可能的在日茶量的范围内进行品饮。
1.用滋味中的“苦”元素来评测,即滋味越苦,身体越容易“泄”,相比其他同年份的生普,性更寒些。体质燥热、消化不畅、长期便秘,可多喝苦度强的茶。
3.用相同茶水比下的“浓淡”度来评测,即质感越厚、越浓、越酽者,相比其他相同年份的生普,性更寒。比较厚的茶,说明其内含物质比较丰富,内含物质的总量也比较高,转化速度自然更一慢些,那么茶性的变化,也将随之更慢。但这一类的茶,长期收藏价值较高。
1.古树晒红,因其制作工艺的最后“干燥"一环节,有别于传统红茶的高温烘干,而是和普洱生茶的初毛茶一样,是太阳光自然晒干。故没有烘干干燥的传统红茶的那种燥热感,但却有了一种类似于生普初毛茶的“发汗期”,即制作好后的头两个月,茶性偏寒凉。发汗期过后,茶性温和。
总结:
3.茶性温和的茶,往往安全系数比较高、普适性比较强。但普适性强了,口感和品饮价值,就不一定能达不到茶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