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历史变迁

时间:2020-01-06来源:百家号 作者:佚名浏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历史变迁
  20世纪50年代
  现代普洱史话是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也就是1950年以后。云南现代的普洱茶在生态上有极大改变,同时制造工序也有了革新。不管是在普洱茶品质上或是品饮上都有了不同。20世纪50年代开始,云南以“合作社”形态制度,联合云南省的各大私人茶庄,形成一个松散的整体,互相支援,互相调配,有了集体的概念。通过云南省茶叶公司的指导,整体运作营业。
 
  1953年私人茶庄只能零售,不准批发,大大缩小了私人茶叶经营范围。1954年实行全国茶叶“统一收购,计划分配”,私人茶庄所经营的茶叶,一律纳入国家计划安排。云南普洱茶从此就“中央掌握,地方保管,统筹分配,合理使用。”为使茶叶纳入国家计划轨道,茶叶生产制造,已经完全由“人民公社”掌管处理,再也没有私人贮存的茶叶
 
  1958年,云南财贸办公室要求各级政府扩大茶叶生产,鼓足干净,千方百计完成任务。于是各茶区全民上山,大采茶叶,造成了“一把捋,抹光头,砍树摘茶”,茶园损害严重。茶树都成了“三炷香”的光丫枝,生产量严重下降,老茶茶园因而毁灭严重,云南省茶园由六十多万亩锐减为一半之数。直到中央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全省热烈响应,掀起了发展开辟新茶园高潮,重振以往茶叶生产的繁荣局面。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茶叶大量生产,改种旧茶园,开辟新茶园,引进了扦插栽种技术,培植灌木茶山,产量大、人工少,完全配合经济效益。“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抓生产”,一方面把陈老的普洱茶品扫地出门,红卫兵们曾放火烧掉许多陈茶茶库,而剩下的都卖到海外赚外汇。同时又将“质量验收”的品管制度,视为资本主义的“管、卡、压”加以批判。因此“收购不讲茶叶质量,制造不讲传统方法。”在“文革”后期,云南省茶叶公司完全改变了传统普洱茶生产,取而代之以生产红茶绿茶普洱熟茶为主。云南的滇红卖到国际市场赚取外汇,绿茶是在省内销售,而普洱熟茶则销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华侨社会。
 
  改革开放后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计划——市场路线,以经济挂帅,讲究经济效益。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召开了“新茶园密植速成高产学术研讨会”,提倡每亩地密植茶树三千至五千株为标准,会议非常成功,政令也十分贯彻,促进了云南省密植茶园发展。从此以后,云南普洱茶茶园生态,完全改头换面,彻底革新,成为了“开拓矮化、灌木密植、人工肥料、机械采收、叶薄光面、提高产量”的新茶园。而过去传统旧式“大樟树林、乔木老树、肥芽厚叶、人工采摘、低度产量”的老茶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渐渐成为了被重点保护的对象和茶友趋之若鹜的顶级普洱茶品。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普洱茶品,大多数是矮化灌木新茶园的茶青,其品质和特色,比较樟林乔木老茶园的普洱茶,有了极大的差异。1973年以后,普洱茶制作工序中,增加了一定程度的渥堆发酵作用,形成了普洱熟茶。此后,普洱茶由此形成了生茶熟茶两大分类,因而在普洱茶文化中,也出现了“品老树生茶,而饮新树熟茶”的风气。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文化  云南普洱茶  普洱熟茶  渥堆发酵  茶文化  普洱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我国茶产业发展面临发展机遇
我国茶产业发展面临发展机遇
我国茶叶产量达220多万吨茶产
我国茶叶产量达220多万吨茶产
苍梧县:运用“生态+”模式推
苍梧县:运用“生态+”模式推
乐山市农业局为马边县福来村茶
乐山市农业局为马边县福来村茶
广西苍梧:“生态+”模式推动
广西苍梧:“生态+”模式推动
新常态下我国茶产业发展形势解
新常态下我国茶产业发展形势解
江西铅山县茶产业发展迅猛
江西铅山县茶产业发展迅猛
2016年陕西茶产业发展时间轴
2016年陕西茶产业发展时间轴
慈利:三合镇茶产业发展如火如
慈利:三合镇茶产业发展如火如
陕西勉县500万专项资金鼓励支
陕西勉县500万专项资金鼓励支
黔南茶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黔南茶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茶博会助力贵州茶产业发展迈上
茶博会助力贵州茶产业发展迈上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