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这话也不算发狂言。
于时于地,熟茶的价值可见一斑。讲道理,它的价值体系应该比生茶完备的多,但其实恰恰相反。
因为提到熟茶,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其第一反应就是:不高端,或者是没有生茶高端。
颇有些意难平的感觉,不禁感慨:
半壁江山皆晦暗,何时明星耀九天。
- 01 -
勐海味,一把无形的“双刃剑”!
关于熟茶,大部分熟茶消费者都知道一个词“勐海味”。
换言之,勐海味即勐海茶在勐海发酵并在勐海仓储所产生的味道。
而具体这个味道是怎样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普遍认为,勐海原料是基础、勐海发酵是关键、勐海仓储是品质的来源。
毋庸置疑,勐海味为勐海熟茶在市场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熟茶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因为那些如标杆般屹立的产品成了少年的关刀,是那些大厂引以为傲的传统,也成了限制熟茶发展的枷锁。他们心里知道,只需要萧规曹随,就能一直有市场。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几年的熟茶市场就不难发现,熟茶市场存在的问题:
1.九成以上的熟茶都是来自勐海,勐海当然是熟茶的大产地,但对于整个普洱茶原料产区来说,这只是一个部分,熟茶的原料来源理应由更广阔的空间;
2.传统熟茶发酵在工艺上、产品(配方)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和长足的进步,来来去去也就这么几个产品、配方,市场品类、口感、香气相对单一;
- 02 -
临沧味,这个可以有!
在源头,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终端,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质疑?
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消费分级,消费者的口感需求在不断变化,一枝独秀的勐海熟茶的“勐海味”还能满足当下多元化的需求吗?
答案当然是:NO!
在熟茶发酵的原料上面,普洱茶三大主流产区中,临沧茶产区有“天下茶仓”的美誉,一直以来,它都是以“原料供应仓库”的角色出现在幕后,但随着普洱茶山头古茶的发展,临沧茶开始大放异彩,勐库的冰岛、大雪山,邦东的昔归,永德的忙肺并称为“临沧四小龙”的山头开始为人熟知。
以临沧茶为原料发酵熟茶会好吗?
早在熟茶诞生之初,就已经有以临沧茶为原料发酵熟茶的范本了,没错,就是享誉茶界的“7581”熟茶。
曾有人这样的评价,如果吴启英(普洱熟茶渥堆技术的创始人)给了7581生命的话,那谭梅给了7581灵魂。
事实上,市场上也出现过一些以临沧茶为原料发酵的熟茶,它们整体表现可以区别于勐海茶,尤其是香甜方面,特点鲜明。
谈完了原料,我们再来聊聊工艺。
传统熟茶发酵工艺,对于原料的数量要求很高,一个堆子,少则三、五吨,多则几十吨,发酵时间短则一月,长则数月,另外对于发酵师的技术、经验都很考量,稍有不慎,极有可能面临失败。
我们稍微盘算一下便知,就算用小树茶发酵,对于一个小微茶企来说,这样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做法无异于引火自焚,就更不用说用古树熟茶来发酵了。
另外,有一个可以预见性的,在勐海味面前,临沧茶原料在临沧茶产地采用传功发酵工艺所制成的熟茶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只能探索适合临沧茶的发酵技术,那么,找到了吗?
- 03 -
临沧味强势来袭
答案是肯定的,小框发酵!
此处,我们不去谈论这种发酵方式的工艺,只谈论为什么这种发酵方式更适合临沧高端原料,或者说更适合当下这个市场,且谈谈其三点优势!
大堆对小框,更精细。
我一直觉得小框发酵的创意点来自于市场的无限细分,高端茶对应高端消费人群和场景,那高端原料自然也要对应更精细化的操作,将大堆分割成小框,便于管理的同时也更能精细化运作;
大堆对小框,风险小。
若要成就高端熟茶,高端原料不可或缺,名山茶量少质精价格高,以此为原料发熟茶,如果使用传统工艺,可行性很低,且投入之大、风险之高可想而知,小框发酵则将这种投入和风险都大大降低;
大堆对小框,品质高。
传统工艺发酵的熟茶,或多或少新茶时都有堆味、燥火味,但小框发酵就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不仅如此,小框发酵的熟茶在香气和滋味上丰富度大大提高。
事实上,优良的原料为临沧熟茶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上熟茶发酵工艺的探索及创新,以及这些年的市场检验,临沧高端熟茶已经逐渐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作为扎根临沧小产区多年的品牌古域来说,我们一直在关注和探索着临沧高端熟茶,临沧高端熟茶经过数年的发展,特点也愈发鲜明:堆味低,香气饱满丰富,滋味浓郁甜度高,韵味足。
原料的保障,技术的升级带来更高、更美妙的品饮体验,如果再加上临沧原产地的仓储,会不会是熟茶的下一个风口呢?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