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茶,正如其它高端产品,都是裹挟人欲、暴露人性的载体之一。客观看待高端茶以及高端茶市场,至少要从七个角度去看去思考。
其一,高端茶是个相对概念。
高低是“对比”出来的,没有对比,就没有贵贱,也没有高低,且古今有别,人人有别。
例如,有些人认为600元一斤的茶是高端茶,另一些人可能觉得600元一斤的茶是低端茶,因为各自比较的“参照价”不一样。
当然,其中原因很多,诸如,很可能与具体的茶叶品种有极大的关系。
其二,高端茶必须有好品质。
好品质是高端茶的基础,是高端茶的“1”,其它附属价值则是“0”。再多的“0”,失去了品质之“1”,也终究是“0”。
但反过来说,好品质的茶未必是高端茶,因为高端茶需要品牌体系的支撑。单纯依靠好品质,已经很难成为高端茶,至少短期内很难。
若是看看现实,有些茶的品质一般,穿了一身华丽的“衣服”,也成了人见人爱的“高端茶”,这不正常,最终难免被淘汰。
其三,高端茶不一定就是高价茶。
从消费者的认知规律看——消费者很容易把高端等同于高价,或者把高价等同于高端。
例如,透过苹果手机新一轮的定价策略就能知道,但“认知”不等于“事实”,“感知”也不等于“真相”,茶叶品质的事实并不一定是这样。
其四,高端茶的价值评判和饮茶习惯有关。
虽然认知不等于事实,但必须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重视认知规律,并在必要的时候,按照认知规律去塑造品牌。
恐怕多半是品饮之外的意义,比如,送礼、面子等等。
其五,高端茶不是“铁饭碗”,也不是“铁板钉钉”。
今天的高端茶,若不管理好质量和品牌,必定会形象大跌,渐渐与高端无缘。
相反,若是今天看上去的档次不够,也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质量提升和品牌运作,跻身为高端茶阵营。
一切皆有可能,就看你怎么做!
其六,高端茶不等于生态茶。
农残不超标,生态环境好,本应该是茶叶的基本要求,就像一个人不能闯红灯一样。
倘若某一天,你我他,都“向遵守交规的人致敬”,那就有点讽刺了。茶叶也同理。
理由很简单——老百姓就应该喝质量低劣、农残超标的茶叶吗?
当然不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了两千多年了,还要再说吗?!
其七,高端茶应该“道法自然”。
人与人本就有差异,必须看到并接受;茶叶也有茶叶,同样必须看到并接受。
高端茶不可能遍地开花,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喝高端茶,这一切就像金字塔,无论怎样,“顶端”必然是“少部分”。
消费者不必刻意追求高端茶,而应该追求品质安全的茶;茶商也不必刻意追求高端茶,而应该追求造福消费者且顺便赚取合适利润的茶。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