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应该都知道,流动性是决定一个商品是否有金融属性的根本,如果流动性不好,那这个商品就只有使用属性并不具有金融属性。流动性越高它的金融属性就越强,市场给予的溢价也会越来越高,反过来就越来越差了,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举例说明,同一支股票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在A股市场上的价格就要比在别的市场上高出一大截,为什么会这样?除去其它因素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流动性,A股的流动性要比在其他市场的要高多,因此市场就给出了一个高流动性的高溢价。相反的例子就是现在的新三板,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基本上没有什么流动性,因此那里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就非常低。
现在回过头来看普洱茶,我记得在2000年之后就开始有炒作老茶的苗头了,当然那时候的所谓炒作,对于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价值发现的开始,普洱茶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特征——越存越香、越存品质越高,毕竟有年头的老茶量少、品质高。并且随着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市场需大于供的情况也就此产生,价格快速上涨也就在情理之中。但这是供需矛盾所带来的结果,我们并不能说价格上涨就是金融化。
真正金融化开始应该是在2006年,这一年因一些投机资本的介入,快速的抬高了茶价,并且保证了它部分的流动性。在当时没有人担心茶卖不出去,只是担心买不到。到2007年达到了顶峰,先期进入的投机资本开始获利退出,这个时候接盘的资本明显不够,流动性就出现了问题,随后就发生了崩盘。这应该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段往事了。
在这之后资本发现类似于当年的那种炒作有巨大的风险,大家齐涨齐落就和过去炒股一样,一炒全部股票都涨,这种玩法风险特别大。供给量太大,市场的存量更大,如此炒作只会给前人抬轿子。因此从2009年开始就不炒大盘,比如说就炒大益、炒古树茶并且是炒名山名寨的古树茶,而且这种名山名寨到今天为止划得是越来越细、板块越来越小,就是炒那种小盘股、微型盘股的那种玩法。这样的炒作需要的资金量并不是太多,并且容易给出一种赚钱的示范效应,这样就可以引入场外的资金进入,而大量的场外资金进入就带来了高流动性,有了高流动性这产品的金融属性就增强了。
举例说明,现在任何人只要你存有大益的茶,如果没有拆箱并且保证外包装箱完好,你就可以以当天市场价卖出,并且是不难卖的,就是行外人也可以分分钟就卖掉。它是所有茶当中流动性最好的,因此大量资金是集中在它们上面的,反过来又加强了它的流动性。而其他厂家似乎也试图想着依葫芦画瓢,也尝试着搞了不少措施,比如说电子盘(也就是茶叶的电子盘)交易等等,但都不成功,为什么呢?它没有将流动性建立起来,没有流动性,那你生产出来的茶就只能按质论价的卖。它就是一个普通的商品,随着存储时间的增长、品质的改善,它的价值同时也在上升,以时间来换取空间,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