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为什么说喝茶品茶是“三分口感,七分体感”?

时间:2020-05-06来源:茶百科 作者:茶百科聂蕊浏览:
为什么说喝茶品茶是“三分口感,七分体感”?
  口感、体感是品饮者后,身体不同部位对茶性茶质的感知反映。
 
  在茶界我们常能听到这样一种关于喝茶的说法:三分口感,七分体感。
 
  何为口感?
  就是茶汤入口后,在口腔至喉咙的感受:甜、酸、苦、鲜、滑、涩、厚、爽等。
 
  茶汤滋味如果在口感上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好茶
 
  在工艺正常的情况下,茶人对“酸“的感知往往表现为生津回甘,如茶味中有明显的“酸“就是属于工艺缺陷了。
 
  茶之苦涩乃天性,茶汤向苦味来源于茶叶中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类物质,体感的认知跟品饮者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及品饮时的情绪有关,也就是说同样的茶刺激,不同的人感知的阈值不同,表现出来反应也不尽相同。
 
  好茶就有好的口感,我们喝茶之前,应该先感觉一下口腔的感觉。例如,干、津、燥、苦、酸、甘、甜之类的。再喝茶,喝了过后,感觉好了,还是坏了,这样对评判该茶会更客观,更准确。
 
  体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中医理论中,任何食物入口,身体依据其寒热属性,都会有对应的感受。茶汤进入人体后,身体各器官对应的感受—“寒、凉、温、热、酸、麻、胀、痛”等,这就是人体感知到的体感。因品饮者体质上有所区别,不同个体间的体感会有一定的差异。
 
  在喝茶过程中,我们通常认为体感包括,回甘生津喉韵,身体发热、出汗、醉茶、打嗝等。
 
  回甘
  所谓回甘,顾名思义,就是由初尝的苦味,与之后喉咙返回的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
 
  茶入口舌,清甜微苦,在口腔回味绵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味,最终以甜味结束,在一口茶的滋味间,展现十足的反差与对比,对味蕾带来神奇的冲击。
 
  回甘也作为评判好茶的重要标准,回甘程度与持久性越强的茶,往往被认为品质越佳。因为相对于用入口立刻表现出来的甜味而言,这种“苦尽甘来”的变化更富有戏剧性,也使茶更显内涵与底蕴。
 
  生津
  说完回甘,茶友们一定会马上想到生津
 
  生津就是流口水。喝茶生津,通常的原因是有机酸,因为有机酸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就好像口腔不停地在生口水,整个舌面两颊以及舌根都在冒水的感觉,就是典型的生津
 
  回甘生津是构成茶叶体感最基础的要素。
 
  喉韵 
  喉韵是指喝茶之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受,喉韵一直深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一些资深品茗高手都会较为注重喉韵特色,因此喉韵特色也被作为评价茶叶品质优劣与否的要素之一。
 
  不同茶叶带给品饮者的喉韵感受并不完全相同,根据不同的喉韵感受,又可将喉韵分为:甘甜的喉韵,清凉的喉韵,润滑的喉韵,阻滞的喉韵
 
  一款能够达到喉韵级别的茶,其内含物质一定是非常丰富的。
 
  身体发热、出汗
  最常见于喝普洱茶或者一些老黑茶的时候,喝了几泡或喝完之后会感觉身体发热,背部、脊柱两侧会感觉在微微发汗。
 
  由于茶树吸收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随着茶汤进入人的身体中,配合普洱茶中的酚类物质、咖啡因、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的内含物质,使人体产生大量热能,当这些热能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它就会释放到人体的皮肤表面,形成发热,多余的水分通过皮肤排出体外,形成出汗。
 
  这也是一款优质茶常有的反应。
 
  好茶是有共性的
  虽然茶茶叶口感与体感属于个性化的范畴,很难有清晰定义,但抛开个人喜好与情绪因素,专注于茶叶原料工艺环节的认识,好茶是有共性的。
 
  制茶设备不断进步,各大茶类工艺方法的互相渗透,新工艺借鉴老传统,古法工艺也在追求创新发展,但有关好茶的核心实质,逻辑上仍然是无法撼动的。
 
  口感共性:茶味正,鲜爽度高,香气清醇,甜感足。如高品质的铁观音大红袍生普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入口即可征服茶人的心。
 
  但这类口感茶往往咖啡碱含量较高,虽然香高味浓,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养生作用,但长期饮用对肠胃、神经会有一定的影响,建议适量饮用,不可贪多。
 
  优质的体感表现为回甘生津强烈,速度快、持续时间久、深度及广度佳等。如果一款茶,拥有较好的回甘生津,同时又有微微上头、微微发热的感觉,那么我们就说这是一款体感非常好的茶。
 
  不管是口感、还是体感,都是我们喝茶过程中身体不同部位对茶性的感知和感受。
 
  口感+体感,选茶双保险
  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因此喝茶虽然很有助于健康。但这并不意味着饮茶越多越好,也并非所有的茶都适合所有的人。
 
  如果喝茶的习惯是把一款茶好与否单单停留在舌头边,也就是说仅仅拘泥于好喝,肯定是不周全的。
 
  口实之虞不可少,身体感觉也同等重要。
  口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喜欢一款茶,而体感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款茶是否适合我们。在适口为珍的角度上,去留意身体感觉,对挑选好茶就又多了一份把握,多了一重把关。
 
  茶的微妙之处在于,它灵动、富有变化,是大自然的另一种形态。
 
  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用心的品饮者能从中喝出大自然的味道,悟到那些隐秘而美妙的信息。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西湖龙井  回甘生津  茶汤滋味  碧螺春  普洱茶  大红袍  咖啡因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明朝茶事朱元璋不仅会打仗还会
明朝茶事朱元璋不仅会打仗还会
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该多喝茶
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该多喝茶
喝茶从来都是只为自己而喝
喝茶从来都是只为自己而喝
喝茶也要讲三观
喝茶也要讲三观
放下手机就真的能好好喝茶吗
放下手机就真的能好好喝茶吗
喝茶必知:普洱茶品饮误区
喝茶必知:普洱茶品饮误区
什么叫做“纯”喝茶
什么叫做“纯”喝茶
喝茶重在享受茶之美好
喝茶重在享受茶之美好
喝茶是懒人的事
喝茶是懒人的事
和对的人喝茶足矣
和对的人喝茶足矣
保持初心好好喝茶
保持初心好好喝茶
喝茶也讲风水:按五行喝茶科学
喝茶也讲风水:按五行喝茶科学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