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老茶里的岁月厚味

时间:2020-05-27来源:茶道说茶 作者:佚名浏览:
老茶里的岁月厚味
有人喜欢喝,因茶醇厚,或是从中可感触岁月。与熟茶相煮,香气醇厚,清凉气息丝缕呈现其中,令身体暖和。
 
存放
新的普洱茶,入口多显苦涩,并且寒性略重,因此需要存放,存放是一篇很长的故事。我们曾经听过很多坊间的消息,乱花渐欲迷人眼。关于号级茶印级茶,是动辄几万几十万一饼的奢华。当然,在纷繁的茶市中,遇到的也可能是一场谎言。
 
老茶,得之不易,要读懂它,更难。因此,要自己存茶,才稍微放心地看着它的变化,理解茶的种种。
 
一个故事与十年黑茶
一款90年代中期的易武麻黑生普,这是此次前来参加茶会的曾老师早期赴云南试制的茶品。易武麻黑寨的古树茶,在业内历来就很经典。大多数茶人手上只留存七八年以内的茶品,更早的,不易找到,要说纯料,更难得了。
 
此茶颇有故事,系当年易武乡的张毅乡长帮忙压制。在那个时候去易武茶乡收茶的人,会被人看成傻子。路途艰难,古树茶并不为外人知晓。曾老师提到,这是易武第一次重新恢复手工茶的传统制作工序。在易武,那时是猪比人多,猪都在马路上乱走,根本无任何茶厂,看起来一片死寂,和现今不能同日而语。
 
这款麻黑老茶,已经自然存放十多年。不同的存放条件对茶有较大的影响。此茶茶芽褐红,叶则黑褐。紧结而润,茶叶如熟睡一般。很小心地撬开茶饼,开始一段时间的探寻。
 
细心体会,当下就是清福。品饮过程中,居然每人都打呵欠,想是老茶可以让人完全放松吧。满嘴噙甜,满心欢喜。舍不得掉弃茶底,在第二天,将叶底以沸水久浸,依旧是木头般的清香,厚醇而令人喜爱,饮之仍有一丝清凉气息,似非人间所有。
 
存放
这一款老千两茶,属于经典的老黑茶,至今可以找到当时制茶的师傅。一个甲子的时光,在茶中沉淀。
 
回到福州,又遇十年多的易武春尖。系益健艺茶庄的老黄珍藏。芽头较多,等级高,茶汤醇柔,当中可体会时间转化的气息,柔和,细腻,入口能化。爱茶人,十多年前亲自赴茶山收茶的并不多。更难以喝到的则是他以前带回来的野生螃蟹脚,现在茶山上的螃蟹脚太少见了,往往还没来得及长成,就被采摘了。与熟茶相煮,香气醇厚,清凉气息丝缕呈现其中,令身体暖和。
 
 60年代的老茶
相谈甚欢,老黄拿出早期赴勐库收藏老茶,介绍这是当时茶厂留下的上世纪60年代的样品,已经非常老了的茶样了,未曾想在这儿能喝到。
 
干茶红褐,叶片略粗老,闻干茶木香之中有淡淡的沉香。很隆重地开汤,像是一场盛大而安静的大会。汤色橙红亮丽,又若凝脂玉石。汤气氤于品茗杯之上,像是已经流逝的时间。入口细腻,滋味极难表达,柔绵厚重,茶汤似可咀嚼。每一道都能喝到发汗的感觉,十几道过后汤色略微橙黄,叶底红褐而柔软。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  易武茶  古树茶  号级茶  手工茶  品茗杯  螃蟹脚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老茶头”简介
“老茶头”简介
老茶头是如何形成的
老茶头是如何形成的
“老茶头”的特点
“老茶头”的特点
普洱茶老茶介绍
普洱茶老茶介绍
普洱茶转化时期:老茶期
普洱茶转化时期:老茶期
老茶树研究员曾云荣
老茶树研究员曾云荣
醇普号老茶头普洱茶
醇普号老茶头普洱茶
普洱茶树:老茶树
普洱茶树:老茶树
勐海茶厂老茶
勐海茶厂老茶
品鉴老茶是一种修行
品鉴老茶是一种修行
品老藏新—宋代建盏暨老茶赏鉴
品老藏新—宋代建盏暨老茶赏鉴
普洱茶老茶头的辨别
普洱茶老茶头的辨别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