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老茶客在整理有关云南沱茶和砖茶的资料,发现市场推崇茶品的类型与茶厂的产品有直接关系,比如勐海茶厂以饼茶为主要产销产品,市场自然推崇勐海茶厂的饼茶,然而下关茶厂以沱茶产量为最大宗,市场便以下关沱茶为上品。
一、以产品种类的多少探讨市场接受度的可行性
从产品样式多少来看大家可能会觉得勐海茶厂的产品太少。其实是因为勐海茶厂以加工饼茶为主,而这次所做的统计只是以沱茶和砖茶做对象,因此勐海茶厂在沱茶和砖茶的加工量自然不如下关茶厂了。
既然下关茶厂的沱茶和砖茶的样式、产量都那么大,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哪怕不能高于勐海茶厂,也应该可以平起平坐,不该像现时情况让消费者感觉是总压在勐海茶厂产品之下似的。
按产品的种类和产量来说,下关茶厂的产品应该在受欢迎程度和知名度上都比勐海茶厂的产品高;但原来勐海茶厂和下关茶厂在茶叶改革开放前都是受中茶公司驻云南省分公司的限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全由云南省分公司决定。
由于每年都有订单,因此也叫做常规茶品,意思是常年都会加工和销售的产品,又如下关茶厂的7663销法熟沱、7653甲级生沱,其中包括大部分外销和小量内销的盒装甲级沱和内销的便条装,当然也少不了专供边陲地区的乙级丙级沱和砖茶,其余订制产品在茶产业改革开放前可说是绝无仅有,因此这段时期以产品种类的多少,来讨论市场接受程度是不理性的。
二、一沱二饼三砖云南普洱茶的崛起
在1996年时,台湾邓时海先生出版了第一本有关中老期普洱茶的专书,更让普洱茶登上第一个高峰。
书中篇幅绝大部分是普洱饼茶的论述,提到沱茶和砖茶的部分不到百分之十,这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当年消费者在香港或东南亚能找到和看到的沱茶、砖茶本来就少,原因以前也说过,就是跟销区有着绝对关系,就这样埋没了沱茶和砖茶的精彩方面了。
过往在云南一直有一句话来形容普洱紧压茶的高低一沱二饼三砖;意思就是云南紧压茶以沱茶为首,饼茶为次,砖茶为后。
由于沱茶和砖茶在茶业改革开放前是以内销为主,出口订单只是经由香港直接转口,留在香港能让后来的普洱茶追求者接触到的老沱茶、老砖茶就像凤毛麟角般稀罕了。
在没接触也没尝试过的情况下,这类较为另类的茶品慢慢就被茶商和消费者漠视,于是市场就偏向了容易接触到的茶品—普洱饼茶了。
文章参考:何景成《漫谈云南两大茶厂产销的沱茶与砖茶》[J].《普洱壶艺》,2018(64)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